不过,童潇也指出,在实施公益假期的时候也要注意几点。一是公益假期既要有灵活性,又要有统一性,统一性体现在可以选择学雷锋日、志愿者日这样特殊的日子集中开展志愿者活动。灵活性体现在不同的志愿者时间段的分配。每个企业可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企业文化来灵活地制定兑换方案。甚至在试错中逐渐固化自己的制度。 “当然,不管是企业支持员工做公益,还是推行公益假期,都要在不影响企业员工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在企业有余力的情况下实行,绝不能本末倒置。”童潇建议说,企业的公益活动还可以和自身领域结合起来,譬如健康产业的企业可以开展健康方面的公益活动,而高科技企业可以开展科普相关的活动。 员工为假期而做公益是否偏离初衷? 多做公益是好事不必有道德洁癖 针对有人质疑这些外企员工是否会为了假期而去做公益、动机不纯的说法,童潇表示,传统公益和现代公益的区别就是,前者讲究人心灵的纯洁度,讲究一对一、零成本,但社会转型下的现代公益应该不问动机。即便有白领为了假期而参加公益活动,其结果也是为了做好事,不能主张道德洁癖主义。“一旦我们过问动机,质疑公益行为是否属于作秀,有人就可能因为顾虑而不敢涉足公益事业。” 而对于“为何推行公益假期的大多是外企,国企和民营企业较少”时,童潇分析说,这是因为一些外企的慈善理念十分普及,较讲究企业社会责任,而国企和民营企业的慈善意识可能还没达到这一程度,需要慢慢发掘。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