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善·民生 >>一爸爸3年坚持为儿写下500多篇日记(2)

一爸爸3年坚持为儿写下500多篇日记(2)

时间:2013-11-11 16:48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李冲
阿迪在学校经历的事情,也被迪爸写进日记中。并对他与别人相处时的表现做评点,并顺势进行分析和教育。日记中还有阿迪灵光乍现的句子。比如他开心的时候会说:今天很兴奋,快乐得就像可口可乐汽水,往上冒着气泡。

  阿迪在学校经历的事情,也被迪爸写进日记中。并对他与别人相处时的表现做评点,并顺势进行分析和教育。日记中还有阿迪“灵光乍现”的句子。比如他开心的时候会说:“今天很兴奋,快乐得就像可口可乐汽水,往上冒着气泡。”

  迪爸说,这些都是孩子开放而跳跃的思维,需要记录并保护起来。
  记录成长也反思生活

  每周仍坚持记三篇笔记,没想过是否关注过度

  为孩子记录成长足迹,是迪爸的初衷。但现在这些日记又有了新用途。迪爸王耕乐是语文老师,他对记者说,儿子马上将面临写作文的环节,很多孩子还不知道怎样把生活中的事情转化为文字,这些日记便是生活中真实的素材、是儿子写作的示范。

  “我也教育我的学生,写作文时要‘把小事写细,把大事写深’,坚持一事一景一议。有时候也会将这些潜移默化地告诉儿子,现在他也开始关注帖子,有时候也会自己动手写,然后由我来进行指导。”王耕乐对记者说。

  在给孩子记录生活的过程中,事实上,家长也有很多思考。王耕乐对记者说,孩子的想法与大人不同,有一次儿子与自己聊天说到新来的语文老师还没有表扬过学生,这让阿迪很高兴。“老师不表扬谁,说明我们大家表现都很好,以前老师表扬某个人,其余的同学们会觉得,其实表扬的那些自己也能做到啊,如果也做得一样好却没有被表扬,就会失落。”王耕乐说,以前自己也常会表扬其他学生,甚至会“借表扬之名,行批评之实”,激励其他人。现在才想到,原来这并非是所有孩子都愿意接受的教育方式。

  现在,迪爸王耕乐依然在为孩子做着成长笔记,每周三篇左右。“最初儿子不愿意聊,现在很主动,表示这个可以写,那个不要写。然后也比较关注自己的形象了。”王耕乐说,倒还没有想过这样的行为是否会有过度关注的嫌疑。“没想过那么多。”

  专家观点

  对孩子过度关注

  会妨碍孩子自由成长

  在孩子年幼时,成长中的很多事情都很有趣,于是家长便想替孩子记录下来,想着等孩子长大后当礼物送给他,告诉他,这是他“已经遗忘”的小时候。现在,这样的家长越来越多,也令人羡慕或者赞叹:父爱母爱真伟大,能一直那么坚持。总体而言,大家对孩子倾注了很多的关心和注意力。

  迪爸为孩子记录成长笔记,不是孤本。而亲子教育到底要怎样才适度,这也是很多家长面对的问题。昨天,扬子晚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市原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的潘春雷校长。潘校长表示,长大后,孩子不大能记忆起年少时的事情,这些已经忘记的东西,即使以后以笔记的方式出现,那么,也像是在看别人的故事。

  “家长为孩子记录生活,很大程度上,会加入自己的观念,掺杂了成人世界的解读,而无形中就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这样的结果是,会让孩子感受到被控制的压力。而且说实话,对孩子而言,被解读后的日记并没有父母所想象的那么珍贵。”潘春雷表示,关注孩子的成长是父母要重视的问题,但如果对孩子进行密切的关注,对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欧阳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4-03-06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