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蒋华没能接受救助呢? 记者求证 是证件问题还是家长习惯乞讨? 在治病的黄金时期,脑瘫宝宝在过去一年却没获得任何有效治疗 在珠江路地铁站以及南京市儿童医院门口,扬子晚报记者先后两次见到了小雨母女俩在乞讨。 小雨果然可爱,只要你逗她,她就张开嘴笑,特别好看。但她的脑袋直不起来,失去所靠的支撑,她的头就像面条一样,一下子耷拉下来。蒋华说女儿除了站不稳之外,两只手也无法同时举起。 蒋华对记者说,她也很无奈,这一年间,她回过安徽老家四五次,但相关证件就是办不下来。因此只能继续乞讨,走一步看一步。 蒋华身份证上的地址是安徽省蒙城县坛城镇姜营村。扬子晚报记者先后致电蒙城县民政局及姜营村,获悉蒋华因为出嫁到河南,她在当地已经销户,而嫁到河南后并未和丈夫领结婚证,这意味着不仅蒋华本人没有户口,小雨也是“黑户”。 而据姜营村党总支书记姜绍廷证实,蒋华家境确实非常贫穷。父亲已经过世,母亲70多岁重病,蒋华还有两个哥哥,但家里条件都非常差,其中二哥两个小孩也是残疾。至于蒋华母女的户口问题,当地告知今年3月已经解决。 接受记者采访时,蒙城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告知,按照记者的描述,蒋华母女符合当地农村低保的条件,因为母亲单身没有收入来源加上女儿重病,而且按照当地工作流程,一般半个月时间内,低保即可获批,她也很奇怪何以蒋华母女的低保证拖了如此之久。 到底是遭遇相关部门的不作为,还是蒋华本身不主动、习惯于乞讨,小雨无法获得低保证等相关证件的真实原因不得而知,但一个事实是,这个不到两岁的脑瘫儿在最近一年的时间内,没有获得任何有效的治疗,而事实上这是她治病的最佳时期。 ■记者手记 对于类似的困境儿童 需制度化的救助规范 近几个月以来,不断发生一些儿童悲剧,比如两个孩子因为父母吸毒无人照料饿死家中、南京街头惊现一个赤身女童抽烟乞讨、徐州精神病妈妈将哺乳期的孩子刺伤被缝100多针等等,这样的新闻让王婷、蒋曦等爱心妈妈不断对比一直想救助、但至今在乞讨的小雨,多年专职儿童的救助经历让她们想得更多,政府能否出台地方性法规?今后社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该不该强制性出手,解救这样的困境儿童? 记者两次采访了小雨的母亲,每次问题都差不多,就是想弄清小雨迟迟未能获得救助的原因。小雨的母亲蒋华解释说,是因为相关手续办不下来。记者问,为何不回家办证,而一直在南京乞讨?答之以“没有经济来源,不乞讨没法活”;再问,如果有机构愿意接手救治小雨,是否愿意?蒋华说,小孩离不开她。 或许在街头太久的原因,对于各种问题,这位40多岁的农村妇女对答如流。但上述的答案似乎也能解释,可怜的小雨为何不是在医院,而是一直在乞讨的原因。 爱心妈妈寄希望于“社会大爱”解决这个难题,针对小雨这样的困境儿童,能否有专门的法规予以救助。因为她们自知,这样的宝宝即使被她们碰到也是小概率事件,对于更多这样的孩子而言,社会需要一个制度化的救助规范。(记者 谷岳飞)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