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黑龙江绥化:“都城地”建设构筑新发展

黑龙江绥化:“都城地”建设构筑新发展

时间:2019-08-14 11:17来源:中外网作者:张智儒
 8月13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绥化新闻发布会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举行。

  8月13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活动——绥化新闻发布会在黑龙江广播电视台举行。发布会上,中共绥化市委书记曲敏以《践行“两座金山银山”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绥化实践》为题,全面总结介绍绥化70年来的发展情况,并现场回答媒体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曲敏介绍说,绥化既“古老”又“年轻”,绥化传承着“红色基因”“良善基因”和“文化基因”,既是“农业大市”,又是“工业新军”,更是“方兴之城”。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绥化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天翻覆地的变化。

  告别“一穷二白”,公共保障水平越来越高。

  绥化经济总量达到1359.6亿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46倍,现在一天创造的GDP相当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年总量。地方财政收入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几百万元到突破60亿元大关。

  告别“缺衣少食”。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建国初期的不到百元增至2.5万元和1.4万元。老百姓腰包越来越鼓。

  告别“蜗居陋巷”。

  城镇化率由80年代初16.1%提升到45%;城市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是建国初的14.5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近10平方米,是建国初的50倍;平原森林覆盖率由不足2%提高到14.7%;建制村公路通达率100%。

  告别“区域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近。

  全市6个贫困县已摘帽4个,剩余两个深度贫困县有望今年摘帽;42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385个,剩余44个今年将全部出列;累计脱贫56514户、129343人,今年贫困发生率将降到0.23%。

  走出了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绥化市按照省委建设“六个强省”等一系列战略部署,聚焦解放思想,聚力改革创新,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打造“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简称“都城地”)为实践载体,充分挖掘寒地黑土及其生态化丰富物产的资源优势,紧紧抓住独特区位及其哈尔滨都市圈核心区的战略机遇,在思想思路层面破题,聚焦“三个第一、三个千亿”的目标方向,推动绥化“都城地”建设向更高质量发展。经济实力由过去的全省靠后跃升到全省前列,非公经济比重达到60%以上,肇东、安达县域经济处于全省领先行列。

  积蓄了产业升级的新动能。

  聚焦做好“三篇大文章”,围绕构建“1+4+N”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千百十”工程,绥化产业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绥化全市食品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占比达58.2%,成为第一支柱产业。精细化工、生物制药、亚麻纺织、机械电子四大产业产值贡献率达11%。工业经济贡献了60%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35%以上的税收收入,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9个省级开发区和工业示范基地集聚了全市50%的规上企业。安达高新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天有为汽车电子产业园、青冈汉麻产业园、庆安保税物流园等一批产业园方兴未艾。肇东创建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在全国仅有两家。新和成玉米生物发酵产业园、象屿玉米生化产业园为绥化市打造亚洲新兴玉米产业中心插上了“双翼”。

  实现了“三农”工作的新突破。

  近年,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让绥化农民获得的实惠越来越多,实现了从单一农业生产经营,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历史性跨越,成为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领跑者。绥化粮食生产实现“十五连丰”,总产量全省前列。绿色经济总量、畜禽饲养量均占全省1/4强,生猪饲养量和肉蛋奶总产量全省第一,鲜食玉米面积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五谷杂粮下江南”、农民丰收节、鲜食玉米节等,让绥化“寒地黑土”品牌享誉大江南北。从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到厕所、能源、垃圾、菜园“四个革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正逐步成为现实。

  取得了城市建设的新进步。

  近年来,绥化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无极无核”的城市格局成为历史。“城市双修”“引水入城”“环城林通水系镶嵌广场绿地”,让城市显山露水、透绿留白。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城区路网、实施“三供两治”工程、建设城市综合体,使城市能级提升、功能完善,一座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产城人融合田园城市正在崛起。9个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近200平方公里,一街一景规划,一砖一瓦累积,打造了多个“国字号”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

  促进了民生福祉的新提升。

  曲敏说,“把百姓民生作为‘天大的小事’,既做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也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曲敏表示,坚持压力再大也不能降低民生标准,财力再难也不能减少民生投入,保持每年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就业、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逐年提高。持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行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抓好社会公共安全,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确保夺取脱贫攻坚战决战全胜的基础上,将利用三年时间打好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战。

  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新生态。

  绥化市始终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推动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健全完善政治生态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分层次建立《领导干部担当公约》、制定容错纠错免责办法、公开为受诬告干部澄清正名,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特别是“第一种形态”,体现对干部的严管厚爱。建立重点工作月调度制度,实行“清单制链条式”工作法,为基层减压降负,将抓落实进行到底,让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绥化的这一新时期深度融合一、二、三产的“都城地”发展定位,逐步成为绥化的一张响亮的王牌,变成全市人民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伟大实践。

  在谈及绥化乡村振兴战略时,中共绥化市委书记曲敏介绍说,绥化在具体工作中聚焦三点:“乡村经济”、“乡村环境”“乡村治理”,推动“三农”工作高质量发展。

  聚焦“乡村经济”。

  绥化市1336个村,目前有近六成的村年集体收入超过10万元,有近40个村收入超过100万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还剩3%。

  一是用好政策。像庆安建了9个村光伏电站,平均每个村年收益可达到40万元。

  二是建好机制。“一次分配”凭土地。绥化市规模经营土地面积接近60%,提高农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二次分配”凭质量。望奎龙蛙农业,将产量、质量同水稻的收购价格挂钩,保证量多卖钱多,实现质好价格好。“三次分配”凭效益。庆安东禾实行“保底+分红+粮食留存计息”分配机制,拿出加工销售环节20%的利润进行分红,入社农户比一般农户亩增收七八百元。让老百姓和村集体能更多分享到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上的收益。

  三是管好资源。绥化实测出集体承包地近100万亩。通过“清化收”,544个村开展新增地源收费,集体增收4904万元。

  四是闯好市场。像肇东市里木店镇永丰村,将绿色优质农产品卖到了韩国和日本。短短几年时间,一个负债村变成了村集体积累100多万元的先进村。

  聚焦“乡村环境”

  绥化围绕“四个革命”,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行动,打好乡村振兴的“当头炮”。

  在厕所革命上,完成了15.2万户室内外卫生厕所建设,占常住户数的23%。如,北林区兴和乡实施了整乡推进,庆安县欢胜乡永华村实施整村推进。

  在垃圾革命上,统筹山水林田湖,统筹城镇村屯户,聚焦城乡污水、垃圾、粪污等综合整治。把庆安县作为省级试点,把北林区作为市级试点。既抓能力建设,也抓体系建设。如,北林区采取“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方式,实现了“统一收集、分站转运、集中处理”。

  在能源革命上,推广海伦地势坤热电联产,海北镇机关单位、小区供热以及农村户用生物质锅炉改造等“城乡户联动”作法,绥化市有30%以上的秸秆实现燃料化利用。在已有6个生物质发电项目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布局9个项目,可增加秸秆消化能力近100万吨。

  在菜园革命上,围绕打造“美丽菜园、互助菜园、共享菜园”,把小菜园变成大产业。如,兰西镇永久村东黄崖子屯是一个近郊村屯,成立了家庭农场,组织农民规模化发展蔬菜采摘和民宿经济。

  聚焦“乡村治理”。

  绥化坚持“德治、法治、自治”相结合,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像绥棱县上集镇诺敏河村创新民主管理,研究制定了民主管理议事制度,村民参与率达到95%,满意率达到98%以上,被评为全省首届“最具魅力管理村”。绥化变“在能人中选好人”为“在好人中选能人”,全面实行村党支部书记、村长“一肩挑”。采取涉黑涉恶清理一批、能力不足撤换一批、比选择优转任一批、下派干部调整一批、优秀干部培养一批,实现“一肩挑”的村978个,占73.2%,全省领先。(张智儒)

(编辑:明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