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名家 >>书法界何来“好色”之风?

书法界何来“好色”之风?

时间:2014-12-18 09:45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单调的色彩使人感觉枯燥,而复杂的色彩又使人感觉烦躁,所以,以两种色彩为主,三四种色彩结合的效果最容易为观者接受

  

 

  韭花帖 杨凝式 罗振玉藏

  单调的色彩使人感觉枯燥,而复杂的色彩又使人感觉烦躁,所以,以两种色彩为主,三四种色彩结合的效果最容易为观者接受——想必很多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在进阶阶段都听到过这样的指导,但在如今的创作特别是展览中,大家似乎都将之抛诸脑后。春天又是展览频发的季节,在各大美术场馆的“书法展出季”中,众多展览的优劣品评,在很多普通观众那里,“好看”成为重要的品评标准,“好看”的意思也简单明了:跟画儿似的,五颜六色,花哨就好;同时,与书法相关的报刊中,连篇累牍地讨论书法作品的装饰之风、色彩如同拼盘一般的滥用之现象,亦早已屡见不鲜,原本色彩相对单一的艺术门类——书法,在“好色”的当代书法家笔下,与美术作品抢夺绚丽色彩,已成为“大势所趋”。

  “五色令人目盲。”2500多年前老子如此说。以艳蓝、大红、青绿乃至金银色拼贴的书法作品在各种展览中比比皆是,伤及色彩的和谐、降低作品的品位,亦给观众带来欣赏方面的障碍。

  以黑白这种洗尽铅华的中性色彩为基准,与其他色彩皆可相配,所以也就有了当下纷繁炫目的书法实验。如今的展览中,书法家早已不满足于在黑白红三原色中闪转腾挪,我们也找不到纯粹白纸黑字的作品,目之所及全是缤纷色彩。

  展览的“好色之风”,主要表现在书法家们倾向以彩宣书写和拼贴,但其实这种以色宣来书写的方法古已有之:六朝即有硬黄纸,唐代的深红、杏红、明黄、浅青等10种颜色构成的十色小笺明媚绚丽,明代开始出现的洒金纸和泥金纸沿用至今,清代乾嘉时期,粉笺纸和蜡笺纸的出现,更让书法色彩丰富多样。如今看来,古代书画以昏黄纸绢为背景、以黑色线条为主题,间杂红色钤印,反而给人以无限的文思遐想。

  书法中的色彩,虽然可以丰富驳杂,但最核心的问题仍然是需要掌握色彩的原理与知识,而不仅仅是浓烈的色彩“对撞”。时下中国书协理事刘洪彪喜欢用朱液行款,因为“作品巨大,但印章不可以太大,却又要保证黑白红不失调,所以用朱液书写调节3种色彩,使之和谐统一”。古人用白色纸帛时,也常以乌丝栏为笺,现在的八行笺界格也多以红、黑、青、绿、紫、粉红、赭石、金银为色,产生雅致的搭配之感,哪怕只有黑色,也要“高墨犹绿、下墨犹赭”,让墨产生色的联想和感受。

  黑白红,是书法的经典三原色。如何能在3种基础色中创造出丰富和深邃的意境,这考验出创作者的功力,更甚于那些琢磨着依靠诸如荧光黄与宝石蓝纸面的撞色吸引多少眼球的刻意。黑色为玄,给人以神秘、无限、悠远、深奥之感和寂静、古雅的东方精神联想;白为空白,表征着书法家精神的“留白”,其令作品神采飞动,饱含着生命与生机。在书法家谢少承看来,书法的色彩,尤其是黑白与其他色彩的关系,造就了书法风格的丰富性,“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都充满了矛盾,都是辩证对立的统一,中国人讲的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比愈强烈,变化就越大”。

  在谢少承等书法家看来,黑白这一对古代哲学范畴的意象,相互对立,又相互关联,缺一不可。甚至有艺评家认为,书法中越是体现黑与白的辩证法,作品就越成功。而在韵味十足的黑白空间中,红是一抹亮色,几方小小的红色印记点缀其间,调和了对比强烈的压抑氛围,足以彰显书法艺术的魅力。

  黑与白是书法艺术欣赏和品评的关键一环,能否很好地对待、认知和处理作品中色彩的关系,不但是检验一个书法家能否很好地领悟和掌握书法特性进行有效创作的重要方面,也是观者理解创作者审美追求、表现方式的重要途径。在黑、白和红之间,《韭花帖》的清淡、《祭侄文稿》的沉郁、《洛神赋》的优雅、《郎官石柱记》的狷狂一一展现,这或许就是书法用色之道。

  其关键在于用之有道、用之有度。“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钟繇曾如是说。当代“好色”之书法家,在人的流美之境,尚在三原色之中、在三原色之外,有更多可以“涂抹”的空间。(张亚萌)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庞帅帅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5-03-11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