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新华网评:别轻信“暑假最可怕”的忽悠

新华网评:别轻信“暑假最可怕”的忽悠

时间:2023-07-24 10:39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漫子
一到假期,大量“xx暑假最可怕”的视频、文章就占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

  新华网记者 张漫子

  一到假期,大量“xx暑假最可怕”的视频、文章就占领各大社交媒体平台。本是无忧无虑的快乐暑假,怎么就可怕了?

  配上氛围紧张的背景音乐,一些所谓“资深人士”在短视频、营销号里“情真意切”地提醒家长,“暑假不规划,开学差距大”“不怕同学是学霸,就怕学霸过暑假”……视频下方的链接里显示,相关资料、课程已售出上万套。
 


 

    以“关爱”之名、行“恐吓营销”之实,贩卖焦虑实为带货、卖课,成为一些个人和商家屡试不爽的“生意经”。

    据第三方机构数据,2022年抖音教育创作者整体规模增幅超90%,持续高速增长。一些所谓的“牛娃”家长纷纷运营自媒体账号,现身说法,鼓吹教育成功学。还有不少自称“高考状元”“985名校”毕业的家长,看似分享升学政策、教育理念,实则“带货”绘本、玩具等。

    自媒体、营销号惯于一切向流量看,散播惊悚命题,炮制吸睛观点,在互联网掀起一波波“焦虑浪潮”。家长们对这些“焦虑刺客”显然还没建立起“免疫”。

    一方面,这些“恐吓营销”本身就是商家为家长量身定制的营销手段。他们在家长群体中制造“你不让我辅导你的孩子,我们就辅导你孩子的竞争对手”的恐慌,精准戳中家长痛点。加上平台推送、算法推荐,扑面而来的渲染很容易让家长产生一种“错觉”:再不补习,孩子就要“废掉”了。对孩子未来的焦虑,叠加对自己失责的恐惧,有多少人能不上头、不迷糊?

    另一方面,“恐吓营销”的确有发挥效力的“土壤”。我们看到,对教育观、成才观的歪曲仍普遍存在。为什么将教育比作赛跑,教育分什么输和赢,面对铺天盖地的煽动,家长们往往很难独立思考、保持理性。

    既然知道前面是“坑”,当然不能再被那些刻意制造的“焦虑”牵着鼻子走。

    营销套路,得治理!

    对此,教育部曾给出明确回复:指导各地清理打着“名校父母”旗号制造教育焦虑的行为,对编造虚假信息、渲染升学焦虑等恶意炒作行为坚持露头就打、重拳出击。

    认知偏差,要修正!

    被焦虑困住的家长,不妨尝试转换视角。社会是个大课堂,有字之书要读,无字之书也要读。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节奏都应当被尊重。少一些焦虑攀比,多一些淡定从容,少关注“别人家的孩子”,多欣赏和发现自己的孩子,也许能收获更多。

    成才渠道,需拓宽!

    一个成熟的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多维的,在求学阶段的人才评价也不应单一。不要让“刷题比分数”成为“华山一条路”,社会和家长都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路,成长为一个大写的“人”。

(编辑:思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