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2日,正在福建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在茶园内,科技特派员、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廖红向总书记汇报其团队推广的“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方案”。新华社记者近日回访了廖红,廖红说,我向总书记介绍,通过在茶树间套种大豆和油菜,不仅可以给土壤补充肥力,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这是我们独创的做法。总书记对此表示肯定,嘱咐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6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论文该写在哪里为宜?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笔者认为,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出彩必当然。 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才有生命力。简而言之,论文是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观点和看法。论文的写作,并非凭空捏造而成,而是要有根有据,要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论文的写作,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以事实为根据,确保有理有据。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的洗礼,我们所写的论文才能够与实践相符合,反映出实践的本质特征和真面目。为此,写论文不可闭门造车,要写在田野大地上。这样的论文,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才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高质量论文,才具有长长久久的生命力。要写好论文,就要多深入基层,多听取民意、多察民情,积累足够多的实践素材,写出来的论文,才能沾着泥土味,芳香扑鼻,愈久弥香。 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才经得住实践检验。论文反映实践,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检验论文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才是对田野大地的正确反映,才是有根有据、有血有肉的观点或看法,才是经得住实践检验的言之有物、言之有据的“宝典”。这样的论文,才能获得交口称赞。读到这样的论文,才能够让人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慨。读到这样的论文,才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让人豁然开朗。磨刀不误砍柴工。因此,论文的写作,不能一蹴而就,要反复推敲,反复修改完善,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力求至善至美。如何修改完善,就要跟实践有机结合,看跟实践符不符合。不符合的,就要加以修改完善。如果与实践相悖,就要推倒重来,另起炉灶。 论文写在大地田野上,才有价值。论文不是花瓶,不是写出来后让人做摆设的装饰品。论文需要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工具,成为指导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这样的论文,才有作用,才有价值。论文写好后,如果将其放到抽屉里,必将成为一无是处的废物,浪费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这样的论文,注定没有写作的必要,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因此,论文写好后,就应充分发挥其指导实践的价值作用。为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加快论文的转化力度,让论文无缝接轨实践的改造,让论文文尽其用。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