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千年历史的武夷岩茶,向来价格不菲。但在今年春节期间,媒体调查发现,“天价岩茶”愈演愈烈,有的还打着“非卖品”名义“天价”出售,少数岩茶被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成为热门高端礼品,并滋生回收、代售等变现业务。 事实上,“炒茶”若是市场化操作、未偏离法治轨道,或许还在“市场行为”的范畴。但眼下看,有些“炒茶”行为背后是串联操纵价格的嫌疑,还附着了太多的利益勾兑需求。 比如,有公司在武夷山收购茶农产品,注册一个商标,取个花名,文案做漂亮,包装搞奢华,以“非卖品”等噱头蓄意推高价格,其每斤高至30万元、低也在5万元以上的“天价”,显然已严重偏离正常市场价格。而其背后暗藏“四风”等腐败动向,也不容忽视。报道就透露,中秋、国庆及春节期间,此类“天价茶”销量明显增加,相关回收服务也趁势兴起。 不必讳言,“天价岩茶”不仅扰乱了市场,也会让茶农受到伤害。报道显示,这些年来高端岩茶火爆,受益的却主要是茶商和少数茶农,武夷山大多数茶农不但没有因此受益,反而成为受害者。比如,“天价”等乱象,导致岩茶信誉度有持续下降趋势,乃至大量中低端岩茶遭遇市场“寒流”,其对相关产业的伤害不能小觑。 为此,揪出“天价岩茶”幕后推手十分必要,这就需要监管部门持续发力。而当地相关职能部门,也已开始行动。如,武夷山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近日就约谈了部分销售企业,对过度炒作等行为依法查处并曝光。与此同时,也可借助信用惩戒,让不良企业无处容身。 此外,还应在反腐力度上下功夫。业内就建议,应将“天价茶”列入党员干部不得收受的名贵特产资源目录等。这很有必要。可以说,唯有彻底遏制歪风邪气,才能消弭将岩茶炒作成“办事茶”“送礼茶”的现象。 根本来讲,失序的“炒茶”行为,无益于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甚至影响地方发展形象,利益受损的是消费者和广大茶农。作为消费者,也可对此类现象多些主动抵制。比如,不买“天价茶”、对相关不法行为积极举报等,也有利于市场回归正常。□杨玉龙(时评人) (编辑: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