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毕业照,没有“散伙饭”……疫情之下,这个毕业季显得颇为特殊,除了缺了一系列仪式之外,毕业生们的就业去向等也格外引人关注。 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即将从“象牙塔”步入社会的他们,显然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小到行李处置、毕业手续办理,大到求职入职、身份角色转变,都因疫情而需要“特事特办”。针对于此, 很多高校都拿出了“暖政策”。比如行李处置,某高校“老师含泪为3千名毕业生打包行李”的消息,一度冲上热搜,而近日北京也进一步要求各高校加强对毕业生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大家诉求,一人一策做好工作。在就业方面,多地推出“云招聘”,延长校招时间,提供创业帮扶等,都为毕业生开辟了“绿色通道”。 务实举措值得点赞,而要力解眼前之忧,还得多下功夫。高校毕业生这个群体,个体选择多元复杂,具体情况更是因专业、兴趣、地域、需求等等千差万别,所需的帮助重点也不尽相同,采取的办法便不宜“一刀切”。就拿眼下大热的“云招聘”来说,有的岗位招聘可以实现线上完成,有的则必须经过线下实操考察,这就呼唤相关方面创造条件。从这个意义上,在尊重“参差多态”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拿出针对性举措。“一人一策”的思路,不妨多来些。 话说回来,外部帮助再给力,起决定作用的终究还是毕业生自己。疫情确实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困难,可即便平常时候,从校园到职场的转变也不会太容易:找到工作后紧跟着就是租房、通勤等现实问题,后续还可能面临能力瓶颈、心理落差等诸多困扰。但生活从来都是在与困难的拉锯战中向前的,需要青年们尽早锤炼出调节状态的能力、克服困难的办法、日拱一卒的坚持,以及宽广的心胸、辽阔的格局。诚如刚从新冠肺炎中康复的98岁天文学家韩天芑给毕业生的赠言:“以无垠时空为丈量尺度,人生拥有无穷可能。”一时的疫情困扰,挡不住脚踏实地的追梦人。 这场百年不遇的战疫,未尝不是生活给所有人上的一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常怀赤子之心,不坠青云之志,挺过周遭暂时的困难,定会迎来更明亮的一片天。(胡宇齐) (编辑: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