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永远记住人艺“老爷子”的小纸条

永远记住人艺“老爷子”的小纸条

时间:2018-09-17 12:04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毛建国
人称人艺“老爷子”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表演不着痕迹而又精准到位,风格以风趣幽默、细腻传神著称,其周身散发的悲悯温情气质在众星云集的北京人艺独树一帜。

  人称人艺“老爷子”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表演不着痕迹而又精准到位,风格以风趣幽默、细腻传神著称,其周身散发的悲悯温情气质在众星云集的北京人艺独树一帜。今年1月,朱旭在《老爷子朱旭》正式出版时一句颇有况味的“人还在、心不死”,如今成为他留给公众的最后一句话。近日,朱旭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舞台,生命定格米寿,享年88岁。

  几天前,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先生也永远离开了喜欢他的观众。如果说单田芳先生门里出身天赋好的话,那么朱旭的起点不仅不高,而且有“先天不足”。初涉表演时,朱旭是以舞美队管灯光的身份来的,并非科班出身。因口吃、个儿大,朱旭自称不是干演员的料,调侃如果和于是之一起去考中戏连报名费都不用交就被人家轰走了。

  在现代语境里,这样的起点有可能成为一个“网红”,很难成为艺术家,可正是这个先天条件并不太好的“傻大个儿”,最后低开高走成为带有极强个人风格的表演大家。当然,所谓不足需要辩证看,朱旭能够成为大家,身上也有一种叫做“灵感”的东西。同为北京人艺表演大家的蓝天野评价朱旭,“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然的松弛和天生的幽默感”。可是,让灵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不是干演员的料”变成表演大家,与“99%的汗水”分不开。

  朱旭有一个伴随一生的标识,那就是“小纸条”。《甲子园》是朱旭舞台谢幕演出,因为年龄等原因,戏份同以往演过的主角相比少了许多,但依然少不了“小纸条”的陪伴。每演完一场戏,朱旭都会掏出“小纸条”来温习下一场。这是什么?这就是敬业精神。还可以证明的是,因为有点口吃,朱旭每天都会练绕口令,其背后体现的不仅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也是对观众的认真负责。

  对事业的执著,挚爱之上甚至还有感恩,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都能看到,可谓“成功标配”。演员吴刚回忆朱旭曾经讲的一句话,“演戏得有点干货”。“干货”来自哪里?“小纸条”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也正是因为有了“小纸条”,所以朱旭才会如演员杨立新所评价的,“老爷子就没砸过戏”。不要以为这很容易,对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这很可能是最高评价。很多人演好一场戏就很难了,遑论演好一辈子。

  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现在的说法是,后面还有一句话:“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都重要。”其实,完整的爱迪生名言,并不能否认汗水的重要性。灵感虚无缥缈,汗水实实在在,与其空想灵感,不如苦洒汗水。更重要的是,人生并不都需要追求“山高人为峰”的绝对成功,不断超越自己也是一种成功。朱旭的这张“小纸条”,很能够说明问题。成为表演艺术大家,一生没在舞台上失过手,与他流下的汗水有很大关系。

  一个除却成功别无信仰的时代,如果今天流下汗水明天就能成功,那应该相信,很多人都会苦洒几天汗水。可是,成功与汗水的关系没有这么简单,需要经年累月的努力,有时是“无心插柳”的结果,在很多时候需要一种“无问西东”的境界。而且,有时流下的汗水、付出的努力,别人也未必看得到、看得懂。正如演戏,刻意追求一个细节,未必有人识货,可能还不如一个噱头引人注目。这才是最大的考验。

  有着“荧屏第一父亲”美誉的老艺术家走了,朱旭的舞台形象和对艺术的执著应该留下来。让我们永远记住“人艺老爷子”的小纸条,从小纸条里能够读出什么,或许能够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 (毛建国)

(编辑:明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