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

评论:高校“更名潮”折射高等教育浮躁

时间:2015-06-12 17:10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晏扬
  近年来,大学“更名风”愈演愈烈。据统计,6年间我国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字,占高校总数的23%。一是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名号从市到省,从省到华东、华中、华南;二是高校层次不断升级,名号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三是用“科技”“理

  近年来,大学“更名风”愈演愈烈。据统计,6年间我国共有472所高校改名字,占高校总数的23%。一是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名号从市到省,从省到华东、华中、华南;二是高校层次不断升级,名号从“专科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三是用“科技”“理工”等热门词取代“农业”“纺织”,名号越来越“洋气”。(6月11日《光明日报》)

  虽然“专科学校”“学院”“大学”都属于高等院校,但听上去,“专科学校”似乎不如“学院”高端大气,“学院”似乎不如“大学”上档次——这正是高校“更名潮”的最大推动力,好面子的中国高校总是在学校名称上大做文章,并且乐此不疲。

  然而,如此轰轰烈烈的“更名潮”,究竟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了什么呢?坦率地说,除了一大堆听上去“高大上”的校名,没有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好处。相反,人们眼见的事实是,高校的科研竞争力没有上去,而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却在不断下滑。

  这其实并不奇怪,很多高校改名字只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当高校不注重修炼内功,不注重发展内涵,而是热衷于通过盲目扩招、扩建来增大办学规模,通过改一个时髦好听的校名来提高竞争力。在某种意义上,高校“更名潮”是高等教育浮躁的一个突出表征,在急功近利和好大喜功思维的指引下,注定无法建成一流高校、培养一流人才。

  国外有许多高校从来不改名,校名仍然是初创时的“学院”,但并不影响其誉满全球,更不影响其培养一流人才,比如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我国也有一些老资格的“学院”耐得住寂寞,没有加入“更名潮”,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们仍然是响当当的高等院校,比如上海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

  高校办学不能总在名字上做文章。高等教育要追求的不是校名的“高大上”,而是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高大上”。这需要每所高校明确自身定位,摒弃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积极修炼内功、发展内涵。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任,也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