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1801家旅游景区成为首批“信得过”景区。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苏州园林、千岛湖、华山、塔尔寺、天池等5A级景区榜上有名。但评选结果随之引来社会热议,比如北京31家“价格信得过景区”,其中有些本身就是免费的,“信得过景区”的“评选”是自愿申报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照单全收”,没有核实。含糊不清的评选标准使一些真正的5A景区放弃参选。(5月27日《北京青年报》) 评价 职能部门使错了力 新闻一出,令读者惊讶的是为什么免费景区可以申报,故宫天坛等景区没有收到参选通知?国家旅游局负责人的回应是“不知道,权责范围之外,不知情”。从记者辗转采访无果,折射更多的是“懒政”、推卸责任与不作为。而且其中的利益分配引发质疑。政府主管部门与旅游行业关系密切,有的甚至是景点股东,在自我利益和游客利益中选择,很难坚守底线。 由于参选机制随意、评选时间仓促、范围局限导致了该榜单成为一纸空文,旅游局无形中扮演了“说谎者”的角色。权威认证屡禁不止,政府公信力遭遇挑战,景区管理更要落到实处。面对高价门票,相关职能部门要做的不是替公众界定票价的可信度,而是承担起公共服务和监督管理的角色。 吴秀华 剖析 为何令人信不过 一份本应令公众“信得过”的“信得过”名单,却不想屡遭诟病,曝出那么多一眼就能看穿的问题,也真是让人“醉了”!那么,何以会如此信不过呢?显然,是公权力的公信力出了纰漏。构建公权力的公信力,需要权力的责任如山、高度谨慎和精细运作,容不得半丝的任性和懈怠。一段时间来,因为有些公权力失职、渎职、任性甚至是跋扈,导致对民众权利的漠视,公信力遭到质疑,不少政府部门弥足珍贵的“无形资产”频频流失,老百姓也渐渐成了“老不信”。 公权力之诚信建设,前提是必须要加大对政府公务行为中失信、失职行为的惩戒力度。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为这份令人信不过的“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名单“买单”呢? 吴杭民 质疑 骗人把戏在玩谁 这“信得过”评选之“玩法”,是做给外界看的。其一,它们这是玩给公众看,当然,也是在“玩”公众。得来全不费功夫的“信得过”称号,一则可给景区徒添“颜值”,提升形象;二则能吸引游客,促进旅游热闹与创收。 如果这只是景区一人在玩,或它们是连主管部门也给玩了,监管部门仍可置身事外,只要事后祭出“杀威棒”就行。可这不加核实之责,就说明监管方要么有懒政行为,要么就是自己也想于“玩”中有所图:以此显摆工作表现与成绩——只是,这种不诚信的工作态度,其实是在玩公众。 当然,骗人的把戏,总有被揭穿的时候,“皇帝的新衣”再也穿不下去时,这类应景式的空玩、空转的工作态度,终将玩到自己头上。 陈怀瑜 结论 群众才是发言人 不少景区已经被门票经济捆绑,让当今的“徐霞客们”望景兴叹。 就拿我们南京的某个上榜景区来说吧,多年来这个景区就是不肯列入南京公园年卡,而且景点不大门票价格并不低,且每个景点一张门票,群众没有意见才怪!不少地方相互“借鉴”,有些景区大门往外越推越远,群众到核心景区的乘车等费用或者走路耗费的时间越来越多,门票价络也大幅增长;有些景区过去不收门票的,却打上保护和申遗的名义设栅栏向群众收费。 一个景区信得过信不过,群众才是发言人,某些景区毫不知丑地被打上“信得过”的标签,反而让人们更加反感了。有关部门还是少做这种越位的事情,弄巧成拙,显得官僚,损害形象,浪费了发布资源,忽悠了群众感情,让群众更加“信不过”了。 练红宁 三 言 两 语 整改还没完成,这么快就洗白了?堪比光速。 ——李煜 不光侮辱我们的人格,让证明我妈是我妈;现在居然还侮辱我们的智商!——齐军军 祖国壮美河山,却因为管理不善让人玩起来不爽,糟践了景色。——图亚 景区加强管理,搞好建设,游客体验提高了,景点口碑上去了,这比什么榜单,什么招牌都有吸引力。——梅寒 价格信得过是一方面,配套设施如景点周边的宾馆酒店的环境、服务和价格也要同时严管。别看个风景便宜,最后吃饭睡觉被一刀剁得血淋淋地窝心。 ——孙建伟 带孩子去了趟“小汤山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深切地认为该推荐纯属瞎扯淡。大老远开过去,除了个荒废已久的“游客服务中心”,一片荒草萋萋,开车转了几圈无人搭理,根本废弃没营业。坑爹啊。——葛小勇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