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7日电(记者白靖利)继裁撤整顿“驻京办”后,国务院办公厅16日转发通知,要求清理规范各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在中央严格要求下和社会广泛关切中,各地如何彻底清理整顿各类“驻X办”,避免各种形式的“搞变通”,无疑是清理规范行动尤其值得注意的。 客观地说,各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在北京、一些省会城市及相关城市设立的办事机构,在开展政务联络、招商引资、信息调研、接待服务等工作方面曾起到一些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各种“驻X办”逐渐与简政放权的要求不相适应,而其公务接待不规范、铺张浪费等弊端日益显现,一些“驻X办”甚至成为服务地方领导的“私人保姆”。 作为“特权怪胎”,“驻X办”早已饱受社会诟病。部分“驻X办”以“跑关系、要项目”为名,导致相关的经费开销不透明,另一方面,也助长了腐败的歪风邪气。清理整顿“驻京办”、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顺应了民意,也将推动政府行为更加规范。 在中央严格要求下,清理整顿“驻京办”成效显著,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通报,各驻京办事处接待数量同比平均降幅达70%。但是,仍然有不少县级驻京办改名为服务中心、联络中心、会馆等继续运行,甚至一年公务接待达到数千次。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行为,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要求,也与中央“简政放权”的精神不符。对此,有“驻京办”的前车之鉴,严防清理规范各地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驻省会城市办事机构出现“搞变通”,这种担心并非多余。 在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下,权力运作不够公开,尤其是一些项目审批部门化,部门审批个人化,不但政府与百姓产生距离和隔阂,甚至下级也可能由于难以得到相关信息而利益受损,这种状况为各种“驻X办”的存在提供了土壤,也是其顽固存在的一个重要诱因。 清理整顿各种“驻X办”,一方面必须加大监督查处力度,从财务制度上予以严格约束。另一方面,还需要破除地方领导牟取政绩和私利的扭曲观念,推动公务接待服务社会化改革,避免“接待经济学”继续维系下去。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根除“驻X办”以各种形式“搞变通”,更为关键的是加大政务信息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杜绝决策暗箱操作。推动建立法治、公开、透明的现代政府,跑项目、要资金才会断了需求和市场,各种“驻X办”才会真正跟人们说“再见”。 (编辑:思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