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养老金也好,设定退休年龄也好,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满足劳动者的权益诉求,如果把弥补养老金缺口当做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无形中加重了劳动者的负担,这就本末倒置了。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苏晓云委员建议尽快推迟企业员工退休年龄,以解决企业员工退休金的问题,男性提高到65岁,女性提高到60岁。此言论一经媒体报道,招来诸多批评。 关于延迟退休问题,一直存在争论,由于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存在观点上的差异也是自然的。现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在坚持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同时,制定怎样的具体措施,通过缓解养老金缺口造成的资金压力,实现维护好劳动者休息权的最终目的。 从相关报道中可以看出,人们对于调整退休年龄这个基本方向争议并不大,对于杨震委员“控制退休收入差距”、黄细花代表“实行弹性退休制度”的建议,就极少看到激烈的反弹。而苏晓云的建议之所以引发很大争议,主要在于那句“60多岁、70岁看起来就像50多岁的人……多收五年,少发五年,从身体状况来讲,没有多大影响”。一方面是“70岁看起来像50岁”的表述,并不符合很多人的现实感受;另一方面则是该建议主要是为了缓解资金压力。 对于劳动者来说,退休本质上是一种休息的权利,研究退休政策的调整,就是要让那些为国家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能够更安心体面地度过晚年。我们看到在新农保制度实施时,对那些已满60周岁却一度被养老体系“遗忘”的农民,采取了“不缴费也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的举措,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缴纳养老金也好,设定退休年龄也好,最根本的目的还是满足劳动者的权益诉求,如果把弥补养老金缺口当做政策调整的出发点,无形中加重了劳动者的负担,这就本末倒置了。 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劳动者的生存状态并不理想,工作压力大而收入低,休息权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这或许正是“延迟退休”屡屡成为热点话题的原因。很多失业人员或个体劳动者经济条件不好却一直在缴纳社保,就为了退休后生活能有保障。而那些承受着巨大工作压力,面临着“亚健康”甚至“过劳死”威胁的年轻人,则对延长工作年限充满担忧。在这样的现实之下,如果过于激进地延迟退休年龄,实际上是加重了劳动者的负担,这就难怪有人要计算——到底活多大岁数才能“回本”。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应当成为改革的基本方向。小步慢走,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标准,既能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也是履行对一些群体做过的承诺。至于养老金缺口的问题,不妨从推动经济增长带来税收增量以及压缩三公经费等方面寻找突破口,不能总想着在“少发”上面做文章。娄士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