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计划这只“大老虎”落马,又把大量贪腐细节带出来呈现在公众面前。这次令人大开眼界的是产业链式的权钱交易:成立私募平台、吸引资本依附、投资非上市公司、证监会关键人物搞定公司上市流程、原始投资人大量套现离场。每个环节看起来都非常合理,但背后逻辑完全是权力变现。腐败行为在金融工具的包装下已经变得难以辨认、难以理解,需要用一些经济学来理解。 神舟泰岳等七只“令家概念股”在消息公布之后价格大幅下跌。由于之前已经有风声,这几只股票基本上也没站到近期大盘暴涨的“风口”。此前,令家与这几只股票之间的关系讳莫如深,很多机构可能都不甚了了。如此关键的信息完全不透明,何来什么交易公平?没有交易公平,那么股市对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简直就是笑话。 之前刮起的“债市风暴”,从另一个战场上揭开金融市场深度卷入腐败行为的情景。机构通过老鼠仓、不合理价格、内幕交易等方式,在全市场眼皮子底下“暗度陈仓”,完成利益输送,手段鬼斧神工。专业人士尚不明了,普通百姓更完全无法感同。 很多腐败行为简单粗暴,就是吃拿卡要,危害明显。但越来越多的腐败行为更加“阴险”,令人受损而不自知。案子都披露了,大家还不知道这些事儿与自己有几毛钱关系。这些大多针对的是企业办事,而不是老百姓办事,所以难以形成规模普遍的民愤。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复杂的腐败行为可能危害更大。 金融市场的腐败隐性侵蚀居民财富和购买力。柴米油盐酱醋茶,居民必须的商品需要企业提供。企业生产需要融资,所以企业借钱的利息最终会影响这些商品的价格。另一方面,大部分人靠一份工作谋生,供职于或大或小的企业。老板能不能以顺利的方式、公平的价格融到公司运营、扩张所需要的资金,也直接决定了每个员工薪水的高低、福利的多寡,乃至职位的稳定。股市、债市是企业重要的融资场所,结果有些公司上市靠的是公权力,有些公司发债靠的是走后门,价格决定的机制还不透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这种损耗非同小可。每个人就算只负担一百块钱不合理的融资成本,全国就是千亿以上的规模,足够东部大省全年的教育医疗开支。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腐败对企业投资的困扰也是非常严重的。这不仅仅是在说成本,更是说这里面不透明的规则。企业搞定了现任书记,未必能拿下接任的领导;能摆平县委班子,未必接得住省委巡视,往往只能腐蚀特定人物。而一旦绑定,往往“长相厮守”,所以腐败官员轮转他地之后,企业投资的地域也要跟着转换。这种情况下,相当长周期的投资就难以完成。清政府当年拼了命想争取民间资本入股铁路建设,商人死活就是不放心,导致筹资极为困难。这种情形不单是影响短期内的经济增长,更会耽搁长期国力的提升。 有些腐败倒是由于政府不靠谱而搞出来的。“政府办事难”已经成为全民的刻板印象。媒体动辄曝光某地政府需要盖几十上百个章才能完成一项简单的审批。经济学理论指出,这种情况下,商人不得不动脑筋通过“走关系”来节约时间、降低成本。政治掮客因此有了其存在的合理性。甚至有研究指出,对于治理水平低下的政府,这种被动的腐败还能够刺激经济发展。这种逻辑不是腐败的辩护词,而是政府提升自身效率的鞭策。 反腐在手段上靠的是中央的决心、纪委监察的手段,但是在根本上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人心。只有把各种阴险的危害认识清楚,我们才可能迸发出更多正能量去反制贪污、去改进政府。“打虎”成果让我们吃惊,也让我们更清楚认识到其中的猫腻。如此,“反腐经济学”会发挥更大作用。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