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考(课程)改革,教育部最近动作频频。继16日公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和《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17日又公布了高校自主招生和高考加分新政。高考改革全面铺开,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 综合评价、自主选择、加分受限、杜绝“掐尖”……教育改革指挥棒直指当前高招弊端,引导高考更加公平、公开、多元的方向非常明确。过去,高考被人们描述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否闯过去,衡量的主要标准就是那两三天的考试分数。“一考定终身”导致社会对分数盲目崇拜,对各种加分趋之若鹜,学生的品德操行、思想观念、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人生素质反倒靠边站了。这样的学习和考试模式显然过于功利化、短期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高校招录人才。此次改革让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打破“唯分数论”,应该说和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顶层设计定好了,如何落实是关键。中国的现实国情非常复杂,改革举措落地并不轻松。比如,综合素质评价怎样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就是一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全国各地、省内各地、城乡之间的经济水平、教育水平的差距很大,当发达地区、富裕家庭的孩子在思考选择几项文体特长的时候,相对落后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还在为基本教育质量而发愁。同时,评价机制灵活了、多元了,公平如何保证?目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太健全,权力、金钱、关系等诸多黑手会不会趁机搅局,“拼爹”担忧能不能消除,还很难说。教育改革如不照应中国现实,再好的改革蓝图也可能变成镜花水月。 高考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毋庸讳言。这些年,教育部门几乎年年在做调研,年年在忙方案,但拿出让各方都满意的办法,确实不太容易。有些政策在落实执行的过程中,频频遭遇“歪嘴和尚”,更降低了社会的信任和评价。而一些地方教改措施在“民怨”之下,一阵儿一个“玩法”,甚至一年一变,也让考生、家长、学校无所适从。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讲究的是系统性、连续性,必须重视全过程的统筹管理。如何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经验教训,考验着改革者的智慧。 人才选拔方式素来是影响整一代人命运的大事,甚至关系国家民族的前途。教育改革一定要照顾现实国情。打通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理想愿景与现实诉求,需要勇气、需要智慧,也需要耐心和定力。推动教育体系和人才选拔体系的进步,真正培养和选出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来,我们还得不断攻坚克难往前走。 (北京日报)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