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10亿元,重点产业扶贫,5年人均收入翻番。”12月1日,万达集团和国务院扶贫办、贵州省扶贫办与贵州省丹寨县签订扶贫协议。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强调,重点不是投入多少钱,而是要创新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扶贫新模式,确保直接、普惠农民,力争用3年时间,使丹寨人均收入翻番,整县脱贫。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称之为中国扶贫模式的创新之举。 “企业包县,整体脱贫”,让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企业做慈善,通常都采取简单捐款或单纯投资的扶贫模式,这种模式尽管具有强烈的社会效果,但就扶贫的最终目标而言,效果往往不佳。资金输送只能阶段性地改善受扶对象的经济状况,却无法改善之所以造成贫困的整个生态。此外,受制于捐款平台的运作机制,还可能出现扶贫资金到位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企业系统性、长期性扶贫的空间和积极性。 “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优势在于,既可根据扶贫对象的产业特征,有针对性地通过投资扩大其产能,使其获得可靠的经济增长来源,又可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形成完整闭合的产业链,从而给企业也带来利润增长点。此次万达集团确定丹寨的扶贫模式是选择当地多数农民从事的土猪养殖和硒锌茶叶种植两个行业,通过投资扩大经营规模,并借助万达强大的零售渠道进行销售,从而形成农民种养、企业加工、全国销售的良性循环。此外,万达还将帮助对当地学生进行升级教育,并对当地学生和农民的就业实施倾斜政策,万达负责吸收定额农民工就业,实现脱贫。 既注重改善当地的经济生态,也注重改善当地人才结构,这种复合式扶贫计划将传统扶贫从单纯输血转为培植造血功能,从单赢转向双赢,不仅为扶贫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搭建了平台,也为扶贫的可持续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当然,创新之举总是需要评估才能确立其价值大小。尽管“企业包县整体脱贫”的前景已经浮现,但也需要对其中可能出现的变数做好准备。可以想见,以扶贫为诉求会得到当地的全力配合,但是“企业包县”的进程当中,也难免出现企业管理思维与当地的经济管理机制、惯性不契合的情况,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双方都有准备。 “企业包县整体脱贫”走得越远,其价值越能显现。万达需要根据实施情况总结出经验,并对哪些经验可复制,哪些经验只适用于万达和当地,作出及时评估。如果丹寨经验最终能够成为可推广的示范案例,将推动全国更多大型企业开展扶贫,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出最大效应。 这种复合式扶贫计划将传统扶贫从单纯输血转为培植造血功能,从单赢转向双赢,不仅为扶贫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搭建了平台,也为扶贫的可持续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本报特约评论员迩晓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