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了25日起至APEC会议开始前空气重污染发展趋势及分析预测情况。根据预测,除今明两天空气质量略好外,本月30日前京津冀中南部可能出现重度污染过程,局地可能出现严重污染。APEC会议期间,北京及周边5省份制定保障方案,承诺要减排污染物三至四成。(《京华时报》10月26日) 每逢重大节日或者重大活动期间,政府出台相关措施来保障空气质量,似乎已成惯例。至今,仍有许多北京市民对2008年奥运期间北京蓝天白云的美好时光而念念不忘。据悉,此次为了保障APEC会议期间的空气质量,北京的保障措施都是按照奥运会的标准来制订的。据初步估算,通过这些减排措施,会议期间,空气质量将有明显改进。 作为东道主,当然有义务和责任为外国来宾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来这是基本的国际礼仪,二来也是为了国家的形象。对此,公众未必不可以理解。公众无法理解的是:国家形象重要,民众的健康同样重要,既然政府可以想办法让“会议期间空气质量明显改进”,何以其他时间就得“等风吹”? 会议期间,北京及周边5省份承诺要减排污染物三至四成,很明显是一种特事特办,会议一结束,一切还是照旧,其对环境改善的价值充其量是聊胜于无。更有不少人担心,会不会出现“报复性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以弥补会议期间因减排而造成的损失?倘若如此,则普通民众可能反受其累。而这样的担心,显然并不多余。 改善空气质量,说到底不是一个能不能的问题,而是一个愿不愿的问题。如果愿意,那么政府就可以通过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立竿见影地改善空气质量,而如果不愿意,那么改善空气质量就注定遥遥无期。 去年9月,国务院颁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力争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计划》被称为“史上最严大气污染治理国十条”,其中第一条就明确: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和现实对比,“国十条”究竟落实了几成?至少从目前来看,情况并不乐观。大气污染治理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利益博弈,公共利益与落后的发展观之间的博弈,民众健康与短期政绩的博弈。 空气质量究竟为谁而保?可以为重大活动和会议而保,可以为国家形象而保,但说到底是为民众的健康而保,因为民众的健康才是最大的国家形象。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