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不知何时成为一种行文“标配”,在新闻报道或文学作品中,拿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汹涌气势,视节操为路人,将底线放路边,以求用生猛的文字迅速将我们的眼球占领。 不可否认,我们正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一个人,每时每刻,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来自不同方向、不同面目的信息。这同时也意味着,从如此庞杂且泥沙俱下的信息中“被选择”,变成了信息存在的一个重要诉求。 于是,“标题党”不知何时成为一种行文“标配”,在新闻报道或文学作品中,拿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汹涌气势,视节操为路人,将底线放路边,以求用生猛的文字迅速将我们的眼球占领。只是,当我们细读之后,却发现它们也许只占领了眼球,却并未抵达我们的心灵。就似烟花灿烂于震天的响声中,却连青烟也留不住。 那怎样算得上是抵达心灵的作品呢?在我看来,大概是那样的一种状态:伴随着书页的翻动,你都能听见当下的内心,在与过往的自己对话,或是与未来的自己商讨。那是一种可以让你从喧嚣中静下心来思考片刻的力量,时而汹涌,时而静谧,而它带给你的不一定是阳光、欢乐和万物美好,也许还会有彻骨的疼痛和沉重的深思,但肯定是能帮助你成长为更好的自己的。这种帮助的方式,可以是“润物细无声”,也可能是“平地一声雷”。 在喧嚣、浮躁和希望快速获取利益的滚滚尘俗中,这样的文学作品也许会显得孤独,因为无论是细微心理还是宏大叙事,都需要写作者耐得住寂寞,从现实生活的繁芜中抽丝剥茧去芜存菁,同时,也需要阅读者沉得住心绪,在信息的高速膨胀中秉一颗真诚的阅读之心,而不是单纯追求感官的娱乐泡沫。 写作是一个沉淀、感悟和总结过程,阅读则是审美、体验、升华的过程,只有不迷失方向,才可以让文学真正抵达内心,涤荡心灵。文/亦桑(作家)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