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为“沈阳市政协委员姚辉工作站”的门脸最近引人关注。据报道,这是一个政协委员的“专职工作站”,设立于沈阳闹市区,有完整的接访、登记、办理、提案、建档的工作流程制度,与政府同作息。 站点负责人姚辉是沈阳市政协委员、沈河区人大代表,设立工作站是为了有个更好的履职平台;和姚辉一起共事的,都是“志趣”相投者,虽然多半出身公职,但只是凭着个人意愿来此工作,用的是业余或者退休后的时间,不拿工资,有点像志愿者服务。充其量,这就是私人行为,但实际上它又成为政协功能、委员服务的基层延伸,更见证代表、委员存在的实际价值。 虽然是政协委员工作站,但不是政协下属机构,其性质属于民营企业,得靠“市场”声誉吸引人们踏进门,要用笑脸与周到获取信任。门面上写着“为人民群众说话、为人民群众办事”,与其说是标语口号,不如说是广告招牌。所有的表现,几乎是招揽生意,但参与工作的人们并不拿工资。这样的履职方式看起来有些新鲜,但仔细想想,其实又应是代表、委员如何履职的一种典范。 这样的工作站,可以形象的称为“地摊政治”。设立工作站,或者只是随便摆个桌椅板凳,深入一线,融入公众,俯首贴耳,甚至被自己的选民随叫随到,总是把获悉更多问题、解决更多难题当荣耀、声望与资历,这是现代议会政治中出现的一种现象。社会难题,民众诉求,往往纷繁复杂,不是可以全靠公共机构和既定章程按部就班解决的,代表、委员的社会活动能力,他们的个人热情与智慧,由此凸显价值。 代表、委员履职到什么份上才算称职?这确实没有一个标准,也无所谓政绩考核。本质上,他们是以为民请命为天职,超越一般意义的职业要求。他们固然依托人大制度、政协制度开展工作,离不开一定的工作程序,有履职规范,但归根结底,他们不同于一般公职人员,不是靠执行公务养家糊口,为民请命是天生使命,一种个人志趣,也是他们进入人大、政协的唯一理由,得以被选举、推举的唯一标准。完善的制度,也正是要源源不断将心怀公共利益的人吸收进去,是让更多的代表、委员愿意有更多的创造,极尽所能增进公众福祉。 代表委员沟通社情民意,协调政府与公众,很多时候并没有操作手册,没有职能列表,不必计算“八小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们有更多的个人机动性,可以用各式各样的办法,建立各种各样的平台,服务社会公众。传统时代,他们或是那些热心公共事务的社会精英,或是对家长里短不厌其烦的社区活动家,而在现代制度中,这样的人物被制度选送到前台,被赋予职务与荣耀,有了各种平台,能够发挥更大的能量。 代表、委员不仅仅是民主制度中的一个环节,一颗螺丝钉,他们所能起到的个人作用有时可以更大,而这也需要更多的热忱,有真实的动力,能够把为民请命真正当做天职来对待。 肖畅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