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停车费涨价实施近两个月,诸多疑团未解。在23日的“摆摊问政”会上,市政协委员曹志伟连续发问:为何迟迟不肯对咪表进行编号,到底占道车位有多少,谁在管理经营,咪表大涨价多收的费用去哪了?市交委负责人回应称,预计年底前公开停车泊位数量,但咪表收费属“商业秘密”,可以公示政府收入,但咪表公司收入恐怕难以透明化。 毫无疑问,政协委员之问也是公众之问。尤其以“涨价治堵”支撑的停车费调整方案实施给人的感觉似乎并无太大的效果,且还出现停车场趁机乱收费、车辆乱停放现象增多、咪表“攻占”内街內巷等乱象,而相关部门还以所谓“商业机密”,推托咪表账本公开,势必无法打消公众猜疑。 事实上,不仅是政协委员,在广州酝酿停车费涨价之时,舆论关注停车场的经营成本、收益就特别“盯”上了“坐地收钱”的咪表停车位,但面对的都是“糊涂账”。比如:物价部门称咪表数量仅6000个,每年上缴财政1346万元,与财政局曾称咪表公司每年上缴财政2800多万元有出入。物价部门提供听证的成本监审报告称,每个咪表位一年交2949.96元经营权使用费,咪表公司则称除此之外还有“占道费”,实际一年要交5200多元。对于停车费涨价后的收益分配,咪表公司声称,溢出利润部分全部交给财政,政府部门则沉默不语。 政府部门对从咪表停车位所获收入去向的说法也不乏“打架”现象。此前,财政局回应媒体称,咪表上缴财政收入不是专款专用,而是收入以后直接进入财政大盘子,与其他收入一起统筹使用,“用到哪里去很难回答”。物价局则称,收入一部分“专项用于市政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部分“由各区按规定专项用于市政道路养护维修”。这些说法孰是孰非,公众无法判断。 咪表公司长期存在的乱象也让公众深感失望。据测算,一个咪表车位每年停车费收入30000多元,即便减去“使用费”与“占道费”五千多元,所获至少20000元,完全是暴利。去年9月,市审计局一份审计报告披露,电子泊车与广州德生两大咪表公司经营市政道路140多条,70多条无收费记录,未上缴财政,还存在私划车位暗地敛财的行为。上个月底,两家咪表公司又上了物价部门公布的乱收停车费“黑名单”。政府部门对占用道路公共资源的咪表公司多收少缴及乱收费问题监管不力,几乎等同于纵容。其影响不仅是直接造成公共财政收入的流失,而且有损政府公信力。 正如曹志伟委员所说,路边占道经营权属于垄断型的公共资源,其使用应当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所以应当公开其价格构成成本、收入以及去向,保证公共资源使用的透明化,咪表及咪表公司的前世今生和来世也需要给市民一个交代。相关部门对去年曹志伟相关提案答复时表示,将全面清理停车泊位并按要求实施编码管理,如今一年过去却不见任何动作。这是对政协提案的敷衍,也有违民意。 概而言之,基于咪表公司作为垄断道路公共资源和停车费涨价的最大受益者,公开咪表数量、收入与具体去向的明细账是最基本的前提,不能以所谓“商业秘密”阻挡公开。这既是纠正咪表经营乱象所需,更是将知情权、监督权还给民众的必需之举。这不应是公众的奢望。(牛日成)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