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克友 成都 在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后,傅育宁从招商局集团董事长任上空降华润,临危受命。最近,傅育宁在接受采访时说,宋林事件之后,“40多万员工抬不起头来”,现在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儿,要把工作做好。 傅育宁说这话,可以理解为一句玩笑,当不得真。本来嘛,宋林落马,就算在华润内部,想必也有拍手叫好者,也有冷眼旁观者,还有诚惶诚恐者—作为一起震惊全国的窝案,华润集团目前已有七名高管被调查。怎么能笼统地说“40多万员工抬不起头来”呢? 然而,傅育宁说这话时,又是很认真的。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在宋林窝案发生后,代表华润集团40万员工做深刻反思、刮骨疗毒的表态,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给40万员工加油鼓气。 问题是,这样的激励恐怕没有多大意义。如果员工真的因为老总下课就抬不起头,是干不好国企的。相反,只有员工都抬得起头来,国企才能搞得好。国企搞得好搞不好,取决于企业市场化程度的高低;而员工能否抬得起头,又验证企业市场化程度的高低。 在一个充分市场化的企业里,老总和每一个员工都各司其职,人格平等。企业搞得好不好,当然会给每个员工不同的身份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但是老总是个坏蛋还是好人,跟他们真没多大关系。就算老总下课走人,在自由流动的高管市场自然会有合适的人选去替代,哪里会影响员工的日常生活和情绪。 在一个市场化程度低下的企业里,老总当然有可能成为企业的化身,甚至拥有一手遮天、难以监管的权力,使企业的现代治理结构成为一种摆设,员工都唯老总马首是瞻。当然,他们也极有可能不同程度地成为既得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于是老总落马,他们也抬不起头来。这样的体制下,企业怎么可能搞得好呢? 当下的国企改革,说到底就是打破仍然存在的政企不分,进一步提高市场化程度。正如傅育宁自己说,华润遇到的问题,源于在坚持市场化运作上还不够充分和彻底。而让员工抬得起头,更加的市场化,才是搞好企业的关键。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