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合浦县石康镇发生咄咄怪事——原本财政拨款80万元的“政府大院”改造建设项目,“摇身”变为800多万元。卖地筹款填不了缺,最后百余万元靠企业捐资:深圳老板20万元,矿业公司10万元,爆竹厂6万元……这份24家企业的捐资清单,背后是“不捐款别找政府帮忙办事”的“协商”,凸显的却是公权力的滥用。(8月28日 新华社) 这份24家企业的捐资清单把当地公权滥用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明明是拨款80万元的工程,最后竟然膨胀了10倍;明明是政府强行募捐,却要求企业承认“主动认捐”;明明是公权在压榨企业,却说成“支持家乡建设”……“不捐款别找政府办事”,这样的言辞让人不禁想追问:当地公权力的底线在哪里? 事实上,中央早就明文规定,乡镇党政机关办公楼建设改造项目,须由地市一级政府审批,而石康镇政府大院改造建设却由县发改委审批立项,这属于越权审批,是典型的违规操作。 而在越权审批之后,从80万膨胀到800万的过程中,究竟又隐藏着什么猫腻?办公楼是否违规超标、卖地自筹500万有无违规操作、工程改造中是否存在中饱私囊等问题,也让人浮想联翩。 从“不捐款别找政府帮忙办事”的威逼利诱,到媒体曝光后要求企业承认“主动认捐”,公权滥用的真相已经原形毕露。换句话说,被自愿捐款背后,实际上是行政强捐。更让人不可理喻的是,在全国上下严抓作风建设的当下,当地镇政府为何敢顶风作案! 此外,比强制企业捐款更可怕的是,在捐款之后镇政府如何践行为企业“帮忙办事”的诺言。政府修衙门找企业要钱,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显然就会变得暧昧不清。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拿了不该拿的钱,日后的“回报”方式也必然会引发公众质疑和猜想,各种“咄咄怪事”可能接踵而至。这无疑会极大地损害当地政府形象,削减政府的公信力。 越权审批、超标修衙、行政强捐……公权滥用到这种程度让人匪夷所思,相关部门应彻查此案背后的猫腻。(陈广江)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