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上午,广州东濠涌公众咨询和监督委员会召开第七次全体会议,讨论东濠涌二期景观设计方案。会上,各位委员对设计方案发表了各自意见,但最终设计方案并未获得通过。 东濠涌治水工程引入的公众咨询和监督委员会,是民众与政府沟通的一个平台,这就需要在工程设计前,征询各方面专家学者、广大市民和周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对方案持不同观点人士的意见,通过广泛讨论或争论,取得基本共识,然后进行方案设计,还得经过多轮修改。 从程序上来说,东濠涌二期景观设计方案,缺少了公众咨询这一环节。可能有人担心如果经过这样的环节,肯定会没有效率。其实不然,多听听各方面意见,集思广益,对东濠涌二期景观设计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这样做,也可以防止景观工程建成后留下遗憾,毕竟这种情况在近年国内一些工程项目上经常出现。 同德围整治引入公众咨询和监督模式取得成功后,广州在许多领域都推广公众咨询和监督模式,并且不断探索和完善,已经成为广州城市治理的一大特色。这一模式很重要的一环是,公众咨询和监督委员会需要广泛收集市民群众和方方面面专家学者的意见,特别是利益相关市民群众和持不同观点的专家意见,并通过这一平台,与政府沟通互动,与各方协商,逐步取得共识,多方共赢,最终达到协同善治目的。 同德围整治成功,证明这一模式是可行的。当然,在其他一些项目中,公咨委发挥的作用也并未尽如人意,我觉得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上还是取决于政府态度。政府职能部门是想把公咨委作为一座与民众沟通互动桥梁,作为一种协调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作为一条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途径,还是仅仅是一种形式或“门面”,甚至是操弄民意的手段,这是“同德围模式”能否继续推进的关键。 要从根本上复制政民良性互动的“同德围模式”,还要加强制度建设。例如,要完善公咨委议事机制,使其规范化程序化;增加公咨委利益相关群体代表人选比例;公咨委议事公开透明,全程向媒体开放,充分表达民意民声;财政划拨公咨委办公经费,安排独立办公场地及必要办事人员;完善公咨委与政府相互关系,与直接相关部门脱钩。 (胡刚)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