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全部“网晒”334名市人大代表的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电话(290人为手机号)。据《南方日报·惠州观察》报道,记者抽样拨打了60个号码,有43个接通,其中34名代表接受了记者采访,9名代表表示正在忙,不方便通话。其余的号码多为无人接听,小部分为关机、停机以及号码有误。 从现已公开的情况来看,公布人大代表电话号码且以手机号为主,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的这一举动不仅在广东全省“第一个吃螃蟹”,在全国也比较罕见。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方式产生,必须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这是法律对人大代表的要求与约束。公布电话号码固然是理所应当之事,但在较少先例的情况下,惠州的这一很小举措,也算是一种进步。正如受访的34名代表中76%赞成公开电话,称有利于联系群众,了解社情民意,帮群众解决问题。 然而,“晒”电话只是第一步,关键还要看能否真正提升服务和履职水平。事实上,对于人大代表是否尽职,目前的考评体系还不够完善。尽管我们看到一些人大代表不失时机提诤言、献良策,促进政府改善工作,帮助民众解决困难,但也不乏部分代表当选后很少作为,却依然安之若素。在市“两会”等场合,一些“影子代表”只是把这一身份视为政治荣耀,开会时鼓鼓掌、说说好,放弃发声机会,甚至做“举手机器”,或者“发言10分钟,用8分钟来歌功颂德”,甘当“老好人”,不愿为民“出头”。而对于此类现象,公众想批评监督却无从下手,有诉求要表达也苦于缺少更多畅通渠道。 由于很多信息的还欠公开透明,选民监督难以发力,公众诉求渠道不够顺畅,人大代表也容易脱离群众。前不久,惠州一项媒体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5%的受访者不知道自己选区的人大代表是谁;逾八成受访者对选区人大代表的履职情况“无从了解”。想找人大代表说问题、求帮助却寻路无门,这是现实中经常出现的一类现象。而另一方面,由于人大代表属于兼职,很多人忙于自身工作,无暇顾及更多公共事务,也缺乏足够时间去调研听民意、解民忧。在此背景下,惠州向社会公开人大代表的相关信息,不仅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的现实需要,更是激励与鞭策代表更好履职的迫切要求。 近日出台的《惠州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联系群众暂行办法》也明确,市人大代表在每届任期内应向原选举单位述职一次,接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为民代言、为老百姓办好事,服务好社会发展,是人大代表职责的题中应有之义。而其是否称职,是否真正为选区内的公众带来便利与服务,应该有更合理的考评方式,“由民做主”,让选民和公众来评议。正如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陈仕其日前在市内首次人大代表述职评议大会上所说:“人大代表怎么样,不是领导说了算,不是人大代表自己说了算,而是由选民说了算”。 向选民述职,接受民众监督,只是一方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还要依法为民履行好决定、任免、监督等职权。人大对“一府两院”工作拥有监督权,在这方面,理应发挥更大作用。 随着政治的清明开化、观念的进步革新,部分曾以“从不投反对票”而感到光荣的代表逐渐变得更加务实。一些迹象也已表明,人大的否决权似乎正在被唤醒。今年5月底,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对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王海清提请4人拟任中院审判员一事进行表决时,有1人因没有得到超半数的赞成票而未获通过。公开资料显示,这是近1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在表决中动用否决权的第5个案例。其中2例针对市政府的决定和议案,3例关于人事任免。对此,有人大代表称,这反映了人大监督力度的加大。 对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敢于批评指出,对不合理的事项、不科学的决策敢于否决,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所在,也是对选民负责、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更是制衡权力的关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惠州推动本地人大工作的改革创新,顺应了当今时代的大势所趋。人大代表和人大机关也只有在这些领域深入开拓,才能不断促进社会服务的高效务实、政府决策的民主科学、公共权力的规范运作。(周欢)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