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打“全民牌”要激发公众共同利益感

评论:打“全民牌”要激发公众共同利益感

时间:2014-07-04 17:24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南方日报
全民修身、全民治安、全民创文……当前,涵盖精神文明、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全民”行动正在改写中山社会治理格局。中山通过搭建社会治理平台、开拓民众参与渠道,调动群众力量,建立起党政主导、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树状”治理网络。

  全民修身、全民治安、全民创文……当前,涵盖精神文明、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的“全民”行动正在改写中山社会治理格局。中山通过搭建社会治理平台、开拓民众参与渠道,调动群众力量,建立起党政主导、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树状”治理网络。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指出,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干部究竟怎么做,才能真正把中央精神落到实处?这方面,中山市主要领导的经验给人启迪。

  近日,中山市委书记薛晓峰在接受省市媒体采访时,以其亲历的几个小故事阐述了中山主打“全民牌”的缘起。我们发现,中山“全民牌”的灵感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网络问政——与民间“大V”面谈基层问题、与网友“公交迷”一起体验公交出行。利用网络问政进行社会管理,是适应时代趋势的一种创新,它可以最直接、最有效、最广泛地联系群众,达到沟通民意、了解民情、解决问题的目的。一位领导即便素质再高,也不可能事无巨细都了解得清清楚楚,如果仅仅依靠自己的阅历做决策,就可能会出现失误,网络问政则弥补了这一缺陷。

  当前,社会上有两种情绪值得重视,一是不信任的情绪,二是不满的情绪。而网络问政,不但有利于领导民主科学决策,也有利于沟通政府和百姓的关系,缓和和化解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减压阀的作用。尤其是网络舆论,成为当今社会最灵敏的民意温度计,它拓展了社会治理中民意表达的边际,增强了现行体制的弹性,达成了民意与决策的良性互动。

  除了网络问政,中山“全民牌”还在于成功激起了公众的共同利益感。英国哲学家休谟说,只有公众在某个问题上形成“共同的利益感觉”,针对这个问题的道德才会被普遍自觉地信仰。无论是构建“全民防医闹”体系还是实施三年绿化大提升行动,抑或是“创文”,中山都让公众形成共同的利益感觉,达成了共同认识,并在行动上趋于一致。

  以绿化为例,它具有“外部性”,可以“搭便车”。如果张三辛辛苦苦种树让城市绿化率提升,从不种树的李四却可以享受张三的劳动成果,张三可能就懒得继续种树了。于是中山提出了“树木也是树人”理念,赋予“树木”绿化行动以人文色彩,通过“树木”促进“树人”,从而激起了全民参与“树木”的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相“树木”的良好局面。让公众对公共事务形成共同利益感,这就是中山“全民牌”得以打成的奥妙。(江城客)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