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真历史容不得“伪文艺”
时间:2014-07-04 17:19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中国新闻网
尽管电视上充斥着各种抗战片,但是老人却从来不看。“电视里的那些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战争,远远比这些要残酷许多。”老人说,他往往不愿意主动提起那段岁月,是因为,想起那些曾经年少青春的战友们英年早逝,他总有一种锥心的痛……
尽管电视上充斥着各种抗战片,但是老人却从来不看。“电视里的那些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战争,远远比这些要残酷许多。”老人说,他往往不愿意主动提起那段岁月,是因为,想起那些曾经年少青春的战友们英年早逝,他总有一种锥心的痛……(详见本报今日10版)
国耻日即将到来,本报记者采访了95岁的焦福坤老人,因为他是历史亲历者、见证者。口述历史远比我们的影视剧来得真切。“这么多年了,我从不敢忘记他们的名字”,焦福坤老人说的是自己牺牲的战友们。将近70年,这大半个世纪都磨灭不了的记忆里,有刻骨的惨痛和悲伤,是局外者所无法体会的。“真实的战争,远远比这些要残酷许多”,这是老人对当代抗战影视剧的评价,他从来不看。笔者在此认为,这是老人对我们全体国民的提醒,甚至警告,因为类似的文艺作品越多,对历史真实的淡化甚至歪曲,就越无法避免。90后、00后,甚至包括像笔者一样的70后,都会渐渐失去“记忆”,而忘记历史则意味着背叛,那么,可怕的将不仅仅是曾经的敌人,更有我们自己。
文学艺术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属于上层建筑,在意识形态领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它对生活、对历史的反映,将渗入我们的灵魂。这么多年来,有关抗战的厚重作品并不多见,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只揣测结果:拿每年7月7日和9月18日全国各大城市拉响的防空警报来说,有多少年轻的同胞,会为它驻足、沉思?他们能围绕“7·7”、“9·18”说出多少准确的历史?我们应该做社会调查,要一个数字。而这个数字就是“结果”。
笔者担忧这个数字结果,会给我们自己以震撼。因为我们的文艺作品已经模糊地告诉大家,历史没那么残酷,八年抗战对于年轻人而言,也许就是一场古旧版的CS。与焦福坤老人的心态相比,那场从清朝末年就已发端,到1945年结束的并不止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对年轻一代而言,可能更多的是虚构情节的趣味性。
所以,当敌人灭亡后,我们可能会成为自己的敌人。历史已经证明,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融合力。但今天我们的文化,还有过去那样的强大影响力吗?没有。连焦福坤老人都不愿意看同胞创作的抗战影视剧,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都缺乏深刻的影响力,更何况放到国际上去推广?其原因,一部分就在于我们自身。7月3日,中央档案馆开始公布45个日本战犯的笔供,为了什么?为了还原历史,清晰记忆。不仅是对日本人,也是对我们自己以及下一代。
幸好还有焦福坤这样伟大的老人在世,他是我们民族历史活生生的记忆。他与战友们当年浴血奋战留下的伤口,至今没有愈合。让我们关注,让我们珍惜。让我们撇开那些伪文艺作品,来听听老兵的一席话。(本报首席评论员 张小石)
(编辑:admin)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