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宁波日报》就老年大学“一座难求”问题,发表了几篇评论。笔者退休后,参与了老年人“文化养老”的相关工作,也谈些自己的想法。笔者以为,老年大学“一座难求”可以有多种破解方式。 协会方式。目前在市老干部局名下,除老年大学外,还有书画、摄影、诗词等16个协会,这些协会兼具官方和民间的性质,经费来源除会员缴纳会费外,由政府每年下拨一部分,而理事会的建立、活动安排、会员接纳等都是自行组织的。这些协会实际上分担了老年大学所承受的压力。我所在的书画协会,目前有300多名会员,除机关离退休老干部外,还有部队退下来的师团级干部,部分企事业单位领导等,每年上下半年各安排一期书画学习。许多会员是从老年大学毕业后,到书画协会继续学习的。书画已经成为老同志们“文化养老”的一种方式,他们从不会写字、画画,到有一定造诣,协会功不可没。笔者以为,这样的协会,各系统、各社会团体也可以自行组织一些,投入不多,效果不错。 结社方式。去年,绍兴市的书法家朱非到宁波来,我和他有过接触。据他介绍,绍兴书法界是官方和民间两条腿走路的。书协是官方的,而墨趣会是个民间书法组织,由朱非先生发起,在民政局正式登记,至今已有27年的历史。每月14日为活动日,称翰墨雅集,大家聚在一起,带些作品,自己挂上去,泡杯茶,作些交流,很多人的书写水平迅速提高。为解决活动经费,他们自己想办法,搞了个企业,即绍兴书画社,书画社下面还有个海丽美术用品厂,这样,把文化产业也带动起来了。我想,这样的结社方式,由一些学有专长者牵头组织,把具有相同志趣的人集结在一起,不是很好吗? 凉亭方式。在一些城市广场和社区花园,时常能看到一些老年人,玩票越剧、甬剧,吹拉弹唱,有板有眼,看得出其中有专业人士在起骨干作用。至于唱歌、跳舞、下棋等,就更普及了。这实际上是把老年大学分散化、平民化、普及化了。这种方式,就近就便,小型多样,能者为师,更有生命力。也可以由社区出面,请一些专业人士,多做些普及工作,把其看家本领传授给大家,使这种集会成为“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也是对浙东“凉亭文化”的另一种传承。(范 昉)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