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辽宁高考(微博)文科状元刘丁宁入读香港大学一个月后,放弃72万港元全额奖学金,选择退学复读,希望追求更纯粹的国学,圆梦北大中文。今年,她以666分再次拿到辽宁省高考文科状元,今年或如愿进入北大中文系就读。 (6月24日《沈阳晚报》) 据报道:去年,刘丁宁曾透露想报北大中文系,但听了家长和老师的意见后,决定去香港大学。到港大后发现自己还是想追求“更纯粹的国学”,最终作出了放弃的打算。选择香港大学,意味着有4年累计70多万港元的全额奖学金,还有与国际接轨的教学环境。从为孩子的现实利益出发而考虑,家长和老师的意见似乎是最优的,可一个因素却在做这道“选择题”时被忽略了,那就是孩子的理想、兴趣和意愿。眼下,这种“忽略”早已经成了家长和学校的惯性行为:报志愿考虑的是大学的牌子、专业就业的前景与“钱景”。家长做主意味着孩子就要被动接受,不知有多少学生违心地迈入“不理想”的学校或专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刘丁宁是当中的“幸运儿”,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现在,又到了报志愿的时刻。愿“两次高考”事件能及时提醒考生的家长:考生的兴趣和理想是能在未来前途上走得更远的基础之一。(孟楠)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