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民政部印发《开展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活动方案》的通知,即日起至今年9月30日,将在全国开展“人情保”“错保”专项整治活动,对困难群众和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和集中复核,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低保”政策是实实在在的“底线民生”,为城乡贫困人群拉起一道最低生活保障的“安全网”。按照民政部17日发布的统计公报称,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064.2万人,农村低保对象5388.0万人,合计7452.2万人。可见,这是一张超级大“网”。公共财政投进去的钱也不少,从2007年到2012年,各级财政投入低保资金高达5477亿元。可就是这张“网”,也经常出现“漏洞”,让一些不法之徒钻了空子。“人情保”“关系保”“骗保”“错保”就是其中的“破绽”。 以“人情保”为首的“假低保”有多严重?不妨先看两个个案:一是本月10日央视《新闻1+1》披露,湖南省耒阳市潭南村一村支书为本村12人违规办理低保,这12人当中有8人是他的亲属。最离谱的是,他已经去世的父亲居然还在低保名单中!二是前不久,辽宁省锦州市掀起低保核查风暴,结果超过2万人主动退出,而该市总低保对象约有14万人。“死人吃低保”、“2万人退低保”或许是特例,可这类现象在全国比比皆是,民政部门高调清理“人情保”也不是第一次。 低保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三重风险:道德风险、腐败风险、挤出风险。许多人认为,低保是各级“阿爷”的钱,不拿白不拿,拿了白拿。因此许多地方在申请低保资格时出现谎报、虚报现象,领取低保金时出现虚领、冒领现象。大家都心知肚明,谁也不去捅破这层纸,这便是道德风险。在分配时,又出现腐败风险。别看村官(居委会干部)手中权力不大,但“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一样适用,分配低保名额时,要么照顾亲朋好友,要么权钱交易——向低保户伸手。挤出风险表现在,不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之中,势必将符合条件的对象“挤出”。挤出现象的存在,既损低保效率,又伤政策公平,一损俱损。 低收入家庭收入难以界定、村干部位置的特殊性、低收入往往伴随低权利、低保退出渠道不通畅等等,都是低保政策走偏的一果多因。归根结底,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农村是熟人社会,“人情保”正是在这棵大树上结出的果,难以避免。因此,“人情保”“错保”专项整治,不妨从两个方面入手:事前强调程序正义,事后加大惩戒力度。譬如对低保资格的申请,可以通过听证、投票、公示、接受举报的方式,加大决策的民主性,压缩村(居)干部的自由裁量空间。安徽肥东县实行村干部近亲属“吃低保”备案制,当为程序保障之举。 事后惩戒,既要“见钱”——追缴被“人情保”“错保”冒领的低保资金,甚至对当事人追加罚款,也要“见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让合谋骗保者人财两空,以儆效尤。清理“人情保”,不要留人情,不要留口子,否则永远都清不完。(陈洪洋)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