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新政缘何成了“楼市先行” 小学就近入学、小升初多校划片入学、取消“共建生”……各地一系列意图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利好看似杜绝了“递条子”“送票子”,却让“拼房子”愈发猛烈:老牌学区房价格依然坚挺,新晋学区房也在迅猛上涨。据称,在北京有的学区房已达到每平方米30万元的“天价”。如此“华丽转身”让不少家长苦不堪言:教改“新政”咋就成了“楼市先行”?(6月8日新华社) 政策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楼市整体低迷的环境下,各地学区房量价均“逆市上扬”,一系列意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堵住了“递条子”,却阻止不了“拼房子”,“择校热”变成“择学区热”,其本质仍是“拼爹”—一方面,“递条子”“送票子”等现象并未根绝,“择校黄牛”公然卖指标;另一方面,学区房疯狂失控,制造了新的不公。 教改“新政”成了“楼市先行”,恰恰戳中了教育的“痼疾”,即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失衡。无论是曾经横行的“权学交易”、“钱学交易”,还是今天疯狂的“学区房热”,无不直白地诉说着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已经到了何种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阶层之间陷入了一场残酷的争抢。 “学区房热”早已不是新闻,而是和教改相伴相生,改革力度愈大,学区房愈热。教育部(微博)要求,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倘若改革顺利进行,学区房的疯狂仅仅是开始而已。一方面是政策出台力图扭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现状,另一方面却是随之而来的“学区房热”制造新的不公,这种尴尬无疑极大消解了改革的初衷。 更让人无语的是,由于沉疴经年,教育“痼疾”在短时间内无法割除,教育资源的分配失衡现状依旧会持续下去。同时,“递条子”“送票子”的现象也并未根除,不久前媒体就对“择校黄牛”公然卖学位指标现象进行了报道。如此看来,在教改之后,普通家庭将会面临更多更残酷的争抢,义务教育起点不公、机会不公这一“毒瘤”将继续危害社会。 说到底,教育不公的问题千头万绪,教育改革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而是要在正本清源的基础“动大手术”,任何的小修小补注定会陷入“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泥潭。概言之,只要大多数学校依旧无法提供基本无差别的教育资源,只要学校依旧有优劣好坏之分,入学“拼爹”将是无法杜绝的残酷“风景”。 陈广江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