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高三考生柳艳兵等日前在客车上与持刀歹徒搏斗受伤,而不能参加高考。教育部表示,待柳艳兵和易政勇康复后将为其组织单独考试。(6月8日《人民日报》) 面对执刀行凶的歹徒,宜春好少年能够不顾安危而上,“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壮举,在如今的年代显得尤为珍贵。为了激励和扶持见义勇为行为,防止“英雄流血又流泪”,柳艳兵的“大学梦”能不能实现,检验着全社会的“公德梦”,也是对“中国梦”的另一种要求。 如何实现,其间有很多条路。一是保送进大学。见义勇为本身就是一种人生答卷,有此品质就足以获得一张上大学的准入证。早在2006年,内蒙古的潘起超成为当地依法享受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政策、免试入高校的第一人。如果同样的行为都可以放行,那么见义勇为保送读大学就应当成为一种制度安排,给错过考试的学生一个上大学的“直通车”。 二是给孩子补考的机会。接现行的教育应急机制,完全可以给柳艳兵一次补考的机会,并按见义勇为争取给其加分,相信也可让孩子实现上学梦。关键在于必须正视孩子的权利和正当的诉求,给予见义勇为者真正的保护和关爱。时下教育部已明确表态,其实也给“如何补救”找到了答案。 三是高校可通过自主招生给予录取,给孩子一个机会。2009年,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小英雄的德阳东汽中学女生马小凤和“可乐男孩”薛枭,分别被免试保送到复旦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参照这种做法,一些高校可主动抛出橄榄枝,用招生的导向性给教育的本质注入新的内涵。自然,整个社会应当明确一种共识,从而各尽其能为其上大学创造更多的机会,以保护和鼓励去书写时代的善意。 之前,关于保送和补考之间,孰优孰劣出现了极大的争议。有担忧高考公平而反对保送,也有基于褒扬见义勇为和挖掘教育之外的东西,而对保送极为赞成。事实上,以上诸种途径都是不错的选择,关键在于要以程序正义确保公平,比如保送怎么保送,自主招生怎么招,都应有明确的标准和程序设计,并以透明化的过程,去接受公众的监督,化解他们对于权利公平的忧虑。 把大学指标作为见义勇为的奖励,其本身并无原罪,因而补考和保送的方式选择,也并非存在天然的性质差异,更何况其间有一个价值优先的选项。公平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对高考很公平,对考生却未必就公平,更何况之前有诸多保送的先例。造成时下争议不休的原因,还在于制度设计存在欠缺,出口的延伸太多,可供操作的空间太大,没有相应的程序保障,才使得所有人在模糊的边界效应之下左右摇摆。从这一点说,解决程序设计的短板比拷问方式的优劣,更加紧迫而重要。(堂吉伟德)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