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公共单车”或烂尾乃政府管理之殇

评论:“公共单车”或烂尾乃政府管理之殇

时间:2014-05-16 16:17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唐螂
昨天,有媒体报道了广州大学城公共自行车“骑虎难下”的经营惨况。1300辆停在北亭的单车经年被风吹日晒锈迹斑斑,同时,地铁出口站有个租赁点某天出租单车仅十余辆,日营业收入147元。一名运营公司主管表示,“前期投入1000多万元,现在月租金最高只有1500元

  昨天,有媒体报道了广州大学城公共自行车“骑虎难下”的经营惨况。1300辆停在北亭的单车经年被风吹日晒锈迹斑斑,同时,地铁出口站有个租赁点某天出租单车仅十余辆,日营业收入147元。一名运营公司主管表示,“前期投入1000多万元,现在月租金最高只有1500元,一般在七八百元。”而且,单车光维护费每年要70万元……其状况“真的非常难”!

  大学城的公共单车系统是亚运后设立的,由两家公司经营,一家的系统设计功能上接驳地铁,服务游客出行;另一家定位在服务大学城师生。显然,两家公司的系统设计定位都没有成功,更谈不上良性竞争。相反,用“苟延残存”来形容,恐怕并不为过。

  为什么这个“看上去很好”的项目,推动起来却步履维艰?大学城明明有那么多动态人口,明明交通接驳还不完善,明明师生们也有往返课堂宿舍等的需求,但选用“公共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的需求,却似乎动力不足。显然,人们宁愿自购单车,也对公共单车有些敬谢不敏,因为,公共单车看似使用成本不高,但在服务布点和使用手续上等,确实有诸种麻烦,时间成本不低。而对大学生来说,在大学城吃住四年,花三四百元买台自行车的成本却低廉(买二手车更便宜),而且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利索得很!可见,真正为大学城师生“度身定做”的公共单车系统,不能靠简单的设计,相反,没有充分的布点和高效方便的系统伺服,很难满足这个市场的潜在需求。

  从现实情况看,经营者还是清楚自身短板在哪里的,但种种客观行政条件和政府应给与的支持,对他们来说往往不是连续持久的,而是断续的甚至是设置了壁垒的,哪怕是按照原有规划推进的拓展,也受到诸多意外的行政管辖上的干扰。公共项目的意义在于其便民性,而这种便民性一旦确立,则项目只有在政府源源不断的支持甚至适当补贴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但是,从大学城公共单车出行系统有可能面临烂尾的情况看,这样一个公共或准公共项目,在某些持政府立场的管理者看来,恐怕这只是个面子工程,并不具备永续经营下去的必然性。所以,对于“面子”来说,“过了海就是神仙”,至于公共项目立项的初衷,则是被彻底侵蚀或者选择性遗忘,最终导致政府信用的流失。事实上,公共项目夭折在行政管制蹉跎上,是对行政本身的最大讽刺。从立法角度看,公共项目的立项立案,都具有法案性质,都是要求政府行政无条件落实和执行的。那么,如果允许行政的原因导致法案的不可执行,则不叫“违法行为”又能叫做什么呢?至少,渎职之嫌是免不了的吧!?(唐螂)

  (羊城晚报)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