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省奉化市一幢只有20年历史的居民楼突然倒塌,造成多人伤亡。连日来,种种疑团萦绕在公众心头:究竟是设计施工时就埋下苦果,还是使用不当所致?虽然尚未得出调查结论,但人们发现,近年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设的楼房频频成为事故主角。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 100年。然而现实中,我国很多建筑的实际寿命与通则的要求差距甚大,只能持续二三十年,尚不及正常生命的半程,“最短命建筑”纪录被不断刷新。 奉化这起血的教训再次警醒我们:除提高建筑设计标准外,还要狠抓建筑质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城市建设提速,各地大批“快餐式建筑”密集建成,这恐怕是“80后”、“90后”建筑频频“未老先垮”的原因之一。所以,必须禁止为抢工期搞“狂飙突进式”建设,并严厉打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行为。 提高建筑工人的素质、增强业主的安全意识也不容忽视。现在建筑工人素质普遍偏低,缺乏系统技术培训,导致建筑工程质量难以提升。同时,建筑使用方——业主不仅没担负起保养、维修之责,反大搞“野蛮装修”及破墙开店,破坏建筑楼体的整体结构,对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此外,社区还应定期对“英年建筑”进行“健康体检”,不要等到年久失修、“老无所养”时才行动,要是哪一天突然“病倒”再“亡羊补牢”,恐怕为时已晚。正如一专家所说,楼房安全,一分钟都不能等。 何勇海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