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如何提炼理解刁亦男的关键词

评论:如何提炼理解刁亦男的关键词

时间:2014-02-21 16:50来源: 北京青年报 作者: 北京青年报
目力所及,几乎所有大众媒体对刁亦男文本的解读,都停留在“文艺导演”、“文艺片”这些归类和形容之上。而这样的形容,恰恰是对刁亦男最大的一个误读。

  

刁亦男(右)与廖凡(左)柏林斩奖
刁亦男(右)与廖凡(左)柏林斩奖  ◎袁复生

  目力所及,几乎所有大众媒体对刁亦男文本的解读,都停留在“文艺导演”、“文艺片”这些归类和形容之上。而这样的形容,恰恰是对刁亦男最大的一个误读。

  如果追溯到话剧《飞毛腿或无处藏身》,刁亦男与廖凡[微博]的合作便显得十分自然而然。从社交谱系上讲,他们都是属于孟京辉[微博]话剧圈的核心人物。这个被印在《先锋戏剧档案》封面上排第一的剧本,就是刁亦男的作品。

  而廖凡,也曾是这里面最重要的几部话剧的男主角,比如《恋爱的犀牛》、《思凡》。

  但这一对今年刚双双踏入金熊俱乐部的搭档,之前在电影领域,其实走的是两条路——廖凡从《生死线》走到了《让子弹飞》,俨然大众视线之内的新星。而刁亦男除了早年给《洗澡》、《将爱情进行到底》这类进入大众视野的电影编剧之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倒腾在没有公映没有大卖也没有被禁的“小众电影”。

  在刁亦男获得今年的金熊奖之前,谁知道他导演的《夜车》?倒是可能有人对他导演过的《制服》有印象,但通常有过半的人是因为2013年任达华[微博]主演的同名电影而引起的误会。

  如果从演员的角度去分析刁亦男的话,似乎并不是一个最佳的路径,比如他2003年推出的第一部电影《制服》,男主角梁宏理,就只演过一部电影,他的全职工作是西安美术学院的老师,他参加各种画展的信息远远多于之前参演过这部电影的信息。女主角曾雪琼的信息也是资料不多。

  《夜车》女主演刘丹,之前也是个没有更多世俗声名的话剧演员,她主演的这个角色,给她履历上带来了目前最高的荣誉——阿根廷第十届布宜诺斯艾利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也就是说,刁亦男并不像“冯小刚+葛优”、“贾樟柯[微博]+赵涛[微博]”、“蔡明亮+李康生+杨贵媚”一样,拥有一个固定的演员班底。

  再放大一点,这个以话剧为线索的谱系,并不是刁亦男电影领域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圈层。事实上,话剧演员介入电影,也并非总是能取得成功,比如孟京辉《两条狗的生活意见》的主演刘晓晔[微博]和韩鹏翼,主演的一些电影如《逆袭》,虽能获得一些奖项,但仍算不上市场和口碑任一方面成功的电影。

  既然可以排除演员和话剧这两个词汇作为理解刁亦男的第一关键词,那么我们只能从文本出发去理解他。

  目力所及,几乎所有大众媒体对刁亦男文本的解读,都停留在“文艺导演”、“文艺片”这些归类和形容之上。

  而这样的形容,恰恰是对刁亦男最大的一个误读。

  尽管我们对文艺可有诸多的理解,但最大公约数的解释莫过于风花雪月的浪漫、过于抒情的泛滥、极度个人的风格……

  我们一般不愿意将文艺理解成一根钉子,它钉在现实和当下,钉在我们自己内心的脆弱和耻感之上。对于刁亦男电影的报道,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是因为基于回避的本能,而将这种钉子式的作品,笼统归类为“文艺片”。

  从《白日焰火》的预告片和片段来看,很多媒体都将其定位为“侦探片”,并披露刁亦男喜欢侦探小说,尤其是《郊野侦探》的信息。

  但如果这些掌握着“定义权”的媒体人曾认真观看过刁亦男的《制服》与《夜车》,他们或许不会这么轻率而粗略。

  因为,文艺或者侦探这样的词汇,都尚未触及刁亦男电影作品的内核。

  刁亦男电影的内核是与风格和内容相关,但不是落在这些词汇上面。

  虽然时间跨度已经有了十多年,但从一个叙事的模式来看,2003年的《制服》、2007年的《夜车》、2014年的《白日焰火》,都在一个方向之内——警察与个体。

  《制服》是一个假警察在西安城游荡的故事,下岗工人的儿子,一个收入微薄的裁缝,突然获得了一件真警服,这个“多余的人”,开始了生活的大逆转,开始从一个被欺凌的人成为一个欺凌人的角色。刁亦男让鲁迅笔下的人物在电影中复活,他也通过这位多余的游荡者,对1990年代末西安的下岗、出台这些被滥用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温情、内部的观照。

  《夜车》的故事相对复杂,一个执行死刑的女法警,因为丧偶,要反复乘坐夜车去外地的婚姻介绍所。但她遇上了被她执行过的女犯人的丈夫,丈夫简单的复仇之心,和他们彼此的寂寞之心,开始在冷漠粗糙的镜头里作战。

  《白日焰火》的故事几乎延续了《夜车》的基本动力——死亡、警察、男女,一个刑警参与侦破一桩碎尸案,各种波折之后,与“被碎尸者”的“遗孀”发生了种种情愫和靠近。有人说这部电影“虽然也描述了社会,但最重要的依然是在讲人的孤独和情感困境,讲亲密感的建立、丧失及余韵。”

  如果笼统地过于强调刁亦男的“警察叙事”,或许会陷入一种先入为主的话语暴力之中。但三部电影反复出现的这个同一意象,使我们不得不直面它。

  相对更适合的方式是去探究“警察制服”背后的身份意义和社会意义。它在这块土地上,赋予人以力量,并赋予人以暴力的权利,同时又让穿着它的人成为一个象征和复仇的目标,它也让人被束缚被规顺。而面对警服的人,面对这种最具“合法伤害权”的角色,人性的复杂一面,会更复杂地被袒露出来。

  “制服”是刁亦男的一个道具,被用来演绎暴力和个体、失去和亲近。我们不难看出刁亦男的野心,他总是在具象的时空之中,小心翼翼地探究个体之间卑微但真实、细微但清晰的那种关系和存在。

  这种关系和存在,之前被大众媒体上归类为文艺或者侦探,显然是很不准确的。这也不稀奇,因为大众媒体及其背后的电影市场,对于中国的“电影作者”理解和呈现,基本都处于一种错位或者滞后的状态。归根结底,是源于对真实本身的一种回避,这是长期被现实所伤害之后形成的一种心理基因。所以我们得靠国际大奖来为这种错位滞后纠偏,这就是无奈的现实,但这种局面几乎有数十年之久了,似乎也太久了点。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