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微信“杀熟”与信息“泡沫”

评论:微信“杀熟”与信息“泡沫”

时间:2014-02-18 14:31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河南日报
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微信就长江后浪推前浪,将微博拍在了沙滩上。眼下的微信,简直风头无两,自然也就难逃商业捆绑的命运,各种微信营销的培训、讲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人试图将微信的每一个边边角角,都盖上“赚钱”的戳儿。

  几乎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微信就长江后浪推前浪,将微博拍在了沙滩上。眼下的微信,简直风头无两,自然也就难逃商业捆绑的命运,各种微信营销的培训、讲座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很多人试图将微信的每一个边边角角,都盖上“赚钱”的戳儿。

  使用微信的时间长了,笔者的微信好友也越来越多,每天翻看微信好友的分享内容、朋友圈的更新,我至少看出了微信内容的两大特征——一为“杀熟”,二为“泡沫化”。

  微信必须互加好友才能看到朋友圈的内容,好友间,应该说是熟人,或者准熟人。说“杀熟”略微有点夸张,只不过笔者发现,很多微信好友之所以加你,就是想把你发展为他的广告目标,向你“定投”微信广告,什么投资理财、保险、策划等等,这个是化妆品,那个是衣服首饰;这个是培训推介,那个是论坛邀请,次第在微信上推送给你,“过度营销”愈演愈烈,直让人对微信内容不敢直视。

  社会学家郑也夫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走向杀熟之路”,说的就是“熟人营销”,乃至“熟人诈骗”。由于我们社会中的系统信任还远不完善,很大程度上仍依赖人格信任,使熟人间的信任成为社会赖以立足的基石。熟人之间的营销,省却了建立信任的成本,也捆绑了温情脉脉的情意,效果一如“春风化雨”,赚钱不露痕迹。这也是为什么“杀熟”逐渐成为一种频率较高、不断进入日常生活的社会事实。

  至于微信内容的“泡沫化”,典型表现在优质内容缺乏、心灵鸡汤泛滥、营销广告成灾,有段子为证:“同志们,现在走过来的是微信方阵,看他们左手手机,右手充电器;身后背着一锅心灵鸡汤,胸前挂着佛经和养生秘方,自吟着励志经典和情感小句……”平时所见,什么“职场定律成功必备”、“转发N次好运降临”、“男人必看”、“不读后悔一生”等等,包装得相当“高大上”,直教人望文而拜,顿感世间智慧、人间高手,咸聚微信。

  这种内容的“繁荣”怎么看都像是“虚胖”,微信朋友圈内容重复、“通稿”刷屏的现象不就比比皆是吗?网上有个调侃微信的段子,说是奥巴马问中情局长,中国人的微信上都是些什么内容,中情局长说:“35%是人生感悟的心灵鸡汤,25%是吃货们晒的美食,30%是养生常识。”

  其实,“泡沫化”日益严重,根本不用统计数据来佐证。有一次,记者问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您是用哪种数据模型分析出股市存在泡沫的?弗里德曼直言相告,没用任何数学模型,他只是在家附近的酒吧里,听到顾客们乃至酒保都在谈论股票涨跌,就由此断定,股市有泡沫了。一目了然的征兆和现象,比数据更有说服力。这也提醒我们,今天人人将微信挂在嘴边、玩在手里,微信上单一内容充斥着手机屏幕,是否也说明一种“泡沫”正在膨胀呢?(薛世君)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