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办燕棚窝村干部6年9万元“白条”吃垮小饭馆,至今没还债。记者调查发现,“白条”写得明明白白,还起来却成了一笔“糊涂账”。 如果关照现在的乡村治理,燕棚窝村是个非常值得解剖的“麻雀”。村干部9万元“白条”吃垮小饭馆、村里欠账200多万元,其背后暴露出了当下不少村庄普遍存在的问题:村两委班子法治观念淡薄;村民对村务冷漠、对手中的权无意识;一些政府部门热衷考核并将维稳等压力转嫁乡村,而忽视村民自治建设。最后导致对村两委的监督,无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均乏力。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吃喝风一般与三公消费相联系,部门一把手大笔一挥,多少钱都不在话下。燕棚窝村则揭开了被很多人忽视却实实在在存在于基层乡村的干部吃喝问题。从记者的报道看,总数9万元的“白条”分6年积攒而来,而且每次数目也不高,从100多到300多不等,有的看上去还很“合情”。比如,上面来检查工作,关系到村子荣誉,中午总得留领导吃顿饭;再比如,村民集体出工辛辛苦苦,吃顿饭犒劳下不为过吧;安抚上访户,别让对方“闹事”,吃饭也是软化关系的好办法。 然而,这些小账目如果越积越多,不仅会压垮小饭馆,也会压坏村民自治的根基。村干部本来应该是村里的带头人、引路人,很多如华西村一样的明星村也是依靠村干部的带领走上了致富路。作为村里的能人、强人,村干部是村民选举出来的,按理应该对村民负责,为村民谋利益,然而不少村干部却首先想着如何为自己谋利:村里有资源的就利用资源发财,实在没啥捞的就饱点口腹之欲。尽管现有法规无论是对村务公开还是对村干部的权力约束,都有详细的规范,但在熟人社会构造的乡村,村民往往碍于人情。更加上现在乡村青壮年普遍外出谋生,留下来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如果村委会是强人主导,村民慑于其权威,监督基本就成了空话,这些问题在燕棚窝村都有体现。 省内一些村在加强村务治理上做了有益探索,比如加强村务公开、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引入上级监督,“村账镇管”。这些都是好的尝试,方向也是为了强化乡村治理的民主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规避包括村干部吃喝风在内的腐败不缺方法,关键是如何把村民自治落到实处,让村民手中的权真正发挥作用,选出自己满意的干部,并经常用制度的力量约束他们的行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