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评论:逸夫先生已逝,逸夫楼长存

评论:逸夫先生已逝,逸夫楼长存

时间:2014-01-08 14:02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姚文晖
有评论称,在香港文化史上,他是一个即使再过100年都不可被忽略的标杆性人物。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当代中国教育史及慈善史上,他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道德丰碑,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香港无线电视官网1月7日发布消息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逸

  有评论称,在香港文化史上,他是一个即使再过100年都不可被忽略的标杆性人物。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当代中国教育史及慈善史上,他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道德丰碑,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香港无线电视官网1月7日发布消息称,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荣誉主席邵逸夫爵士于当日早晨6时55分,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世。

  香港娱乐圈教父。富豪榜常客。享誉整个华人世界的慈善家。百岁人瑞。用中国人传统的说法,邵逸夫先生的一生,堪称功德圆满。这样一位老人的离世,留给我们更多的不是悲伤,而是带有深深敬意的缅怀。

  对于生活在内地的中国人来说,“邵逸夫”这个名字,与几代人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生人,基本都是看着TVB剧集长大的,比如《霍元甲》、《射雕英雄传》。至于80后、90后,在他们的求学生涯中,有一个共同的记忆,叫“逸夫楼”。

  也因此,得知逸夫先生的离去,无数内地网友在微博上为他点燃了蜡烛。很多人都回想起了年少时代在逸夫楼上晚自习的情景。有网友说,从小到大,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逸夫楼都是校园里最好的楼。

  网友“丁道师”通过百度地图搜索了邵逸夫在全国各地捐建的相关教育和医疗机构,“结果非常震惊”,地图上代表捐建地址的红色标记密密麻麻,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网友们纷纷表示:“致敬邵逸夫!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首善。”

  的确,如果说逸夫先生在香港的影响力主要源自他的创富传奇,他的影视王国,那么他在内地的口碑则是因为他的慈善捐赠。截至2012年,邵逸夫为内地教育事业共计捐赠47.5亿港币,捐建项目总数超6000个,以至于“凡有学校处,皆有逸夫楼”。国人上学路上那一座座逸夫楼、逸夫中学、逸夫小学、逸夫体育馆、逸夫图书馆、逸夫科技馆,让数以千万计的莘莘学子从中受益。

  逸夫先生曾说,一名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慈善家。他是一个真正懂得财富意义的人,他比大多数人会赚钱,更比大多数人会花钱——用比尔·盖茨的话说,巨额财富最有价值的去向,是“以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方法回馈社会”。在逸夫先生眼里,“最能够产生正面影响”的就是教育,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华民族要繁荣昌盛,扶助教育,启迪青少年智慧,广育中华英才,至关重要。”

  逸夫先生不仅告诉富人应该怎样做富人,也告诉富人应该怎样做慈善。与其他一些慈善家不同,逸夫先生在内地捐建的教育项目,鲜有卷入争议者,这源于其规范的基金会运作与管理。根据《香港邵逸夫基金内地教育事业赠款项目管理办法》,不论是高等教育领域还是基础教育领域项目的申请,都要经教育部聘请的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向邵氏基金推荐,未经专家评审的项目,将不能获得邵氏基金资助。邵氏基金还规定,捐款兴建的基础教育项目,使用期至少在50年以上,并明确被捐学校必须履行的义务,以确保受教育者可以从慈善项目中长久获益。凡此种种,均值得我国公益机构以及有志于慈善事业的富人学习借鉴。

  逸夫先生缔造了香港影视的黄金时代,有评论称,在香港文化史上,他是一个即使再过100年都不可被忽略的标杆性人物。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在当代中国教育史及慈善史上,他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道德丰碑,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逸夫先生已逝,但是他的逸夫楼长存,他的慈善精神永驻。若干年后,我们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孩子,在上学路上可能随时会问起“逸夫是谁”这样一个问题。人们会骄傲地说,他是一个中国人,他的名字叫“邵逸夫”。

  □ 首席评论员 姚文晖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好歌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6-04-11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