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表哥”获刑,改进反腐格局仍在路上 9月5日上午,“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案”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杨达才因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两罪并罚获刑14年。 从在事故现场不合时宜的“一笑”,成就“表哥”名声,被当地纪委调查,到被证实存在严重违纪问题被免职,再到今日获刑。一年来,“表哥”杨达才的命运变换,展现的恰是一个成功的网络反腐路径。鉴于此,有人将“表哥”的终获刑,视为对于网络监督的一次良好回应。但是,若无基于个案之上的制度性反思,“一次良好的回应”,终究难解反腐之困。 就案件审查而言,舆论的质疑并没有随着案件审判的结束而消除。如,检方在列举杨达才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证据时,只是将其银行存款作为依据,并没有涉及其他形式的财产,而对于其名表的来源及是否涉及贪腐问题外界仍无从知晓;再比如,“表哥”仅有的25万元受贿,还是源于自供才被查实,由此联想到其高达千万的财产中,有一半以上来源不明,这之中是否存在某种侦查不力,同样令人遐想。 近年来,类似的个案胜利,已经不少。然而,之于反腐,民意的期盼绝对不止于靠“意外”扳倒“表哥”、“房叔”。也就是说,当我们欣喜于网络监督所展现的现实力量之时,对于个案中所暴露制度性漏洞的反思与纠偏,或才刚刚开始。 就在“表哥”甫一被查,就有大学生申请公开其工资收入,此一个体行动所追问的官员财产公示,再一次被“表哥”被查后的财产清单所证明;网络监督虽已多有斩获,但“公民在场”的监督格局以及举报权利的保护,依然任重道远。 “表哥”落马肇始于“微笑”,但反腐从来是严肃之事。每一起个案的胜利都值得肯定,但于一次次大同小异的“官员落马记”之后,反腐环境怎样实现根本改良,依然是我们必须继续求索的命题。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