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不惧挨骂”的底气从哪里来?

“不惧挨骂”的底气从哪里来?

时间:2013-07-23 14:52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胡印斌
不惧挨骂,信息公开要开诚布公,多说百姓话,少说官样话,和群众推心置腹。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把批评当成鞭策,把谩骂当成提醒,帮群众干点实事。日前,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在论及领导干部如何使用网络时这样表示。早在2009年任黔西南州州长时,陈鸣明就开

“不惧挨骂,信息公开要开诚布公,多说百姓话,少说官样话,和群众推心置腹。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把批评当成鞭策,把谩骂当成提醒,帮群众干点实事。”日前,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在论及领导干部如何使用网络时这样表示。早在2009年任黔西南州州长时,陈鸣明就开通微博,并进行实名认证,2012年被人民网、新华网评为“2012年度十大个人微博”。

  经营实名微博4年来,想必陈鸣明挨了不少骂。“挨骂”而“不惧”,足见其确实是有底气,能够直面网友的质疑,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在“网下”多做实事,赢得民众的信赖。

  除了坦诚,官员“不惧挨骂”的底气还来自于危机公关,来自于实实在在的服务民众。很多时候,网民在微博中表达的是一种情绪,一种找不到对应物的诉求表达。而且,越是得不到回应,情绪发酵就越激烈。比如,在相当一部分群体性事件中,来自官方的权威信息往往既缓慢又稀缺,公众很难了解真相,只能听任传言满天飞。如果官员能够及时发布必要信息,哪怕是多一些倾听,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众的不满。只有及时、公开回应网民,澄清事实,不拖延、不遮掩,开诚布公,推心置腹,才能获得网民的理解和谅解。

  网络上的及时回应和交流,只是消弭情绪、重构信任的举措之一,关键还在于“网下”的落实,在于以行动解决问题。目前网络舆论中充斥的多元利益、多元诉求、多元声音,恰恰是现实世界的折射,现实的问题和困难才是“本”。不能舍本逐末,更不能以为在网上说两句话讨好网民就算是贴近民众。

  前不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表述:“对话的发起,需要民众理性的参与,但明智有担当的为政者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纠结中,公权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呼唤政府的担当。”这样的表述明晰而准确,那就是,理性、认同的形成,民众有责任,但为政者的责任更大一些,公权力应该多一些担当、多一些责任。

  眼下,越来越多的官员在网上实名认证,并在各自领域内认真与民众进行互动,这种情形也在一点一点改变着网络舆论的构成。“网上”开诚布公,“网下”多做实事,官员可以有更多作为。(胡印斌)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黎慧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8-01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