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高考失利自杀折射出当下青年人的“三观”失衡

高考失利自杀折射出当下青年人的“三观”失衡

时间:2013-06-28 15:15来源:人民网 作者:洛 楠
2013年6月9日,高考答案揭晓当晚营口市大石桥复读考生李某离家出走,14日被发现投河自杀;22日,崇州市某中学复读生王倩因差本科线6分割腕服毒自尽;25日,分数可上二本的女孩在第三次高考查分后长眠湘江。 接连发生的高考生自杀新闻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炙热6月

2013年6月9日,高考答案揭晓当晚营口市大石桥复读考生李某离家出走,14日被发现投河自杀;22日,崇州市某中学复读生王倩因差本科线6分割腕服毒自尽;25日,分数可上二本的女孩在第三次高考查分后长眠湘江。

接连发生的高考生自杀新闻不断冲击着人们的眼球,炙热6月自此成了冰冷的青春杀手,令人揪心。这些轻生的青年,没上本科的觉得非要上本科才对得起父母,否则就须“以死谢罪”;上了本科的又觉得要上重本才有脸面对“江东父老”,否则就是“罪不可赦”。

笔者不禁概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这些青年把一两次大学入学考试视为了毕生唯一,仅因高考失利便万念俱灰、轻易选择毁灭?作为20岁上下的成年人,这是何等不堪的心理承受力?

对了答案后以为不能上重本就觉得不能出人头地,故而选择轻生;因为没上本科就觉得对不起父母之恩,于是撒手人寰。实际上,这些看似荒谬的轻生缘由折射出了当前部分青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扭曲和不成熟,以及好面子、爱慕虚荣又好胜心强的脆弱矛盾心理。他们选择轻生时往往偏执地认为:自己多年的汗水和辉煌均已付之一炬、生不如死;没有如众人(尤其是自己)所期望的“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前途似锦”就是莫大的心伤耻辱。他们不断想象着父母会如何失望地唉声叹气、旁人会如何横加嘲讽;他们甚至给未来假设了种种不堪的生活场景,从而错误地认为自己的死对家人来说会是一种解脱。

这些青年学生对待人生的态度太过轻浮,对待生命的态度有失严谨,却过分看重大学入学考试。殊不知,榜上虽无名,脚下却有路。条条道路通罗马,高考并非实现人生理想与价值的唯一途径。英国首相丘吉尔都曾有因成绩差而放弃考大学,转考陆军士官学校又两次落榜的经历。这区区一两次高考又岂能将人的一生定格?退一步讲,高考不能进的大学,可以通过升本、考研再进。何须拿仅有的一次宝贵生命开玩笑?人生漫漫,风浪挫折、世事难料,岂是高考能“盖”过的?

史铁生在《地坛》里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司马迁在《告任安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保尔.柯察金也言,“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些都是中学必修课,轻生的孩子们既如此看重高考,又如何能没有领略过这些箴言?

既然我们都明白,生是一个无法选择的命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情。那么,何不如生得光荣尽致,死而无憾无悔?何不以强大的心力通过其他途径弥补高考的缺憾,让人生更绚丽?

作为终将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中流砥柱的青年一代,如果连高考的成败都不能承受,如何能胜任迎面而来更大的人生事业挑战。高考不论成败,它仅是我们人生中无数考场的其中一试,是万千人生磨砺中的牛刀小试。通过高考,我们的青年应更加懂得感悟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爱护自己和他人。如此,方能树立正确的“三观”,接受未来的各种挑战,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

 
(编辑:红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