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中国3日发布数据称,经季节性调整的5月汇丰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2,低于上月(50.4),较初值(49.6)有所调低。汇丰称,PMI数据显示制造业运行放缓,但幅度尚算轻微。而在此前的6月1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发布的2013年5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整体走势好于历史同期。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现在维持在一种弱复苏状态,经济活力急需进一步激发。 从PMI数据分析可见,在当前经济复杂多变形势下,虽然国有企业活力有所恢复,但不少小微型制造业企业仍在市场中苦苦求生,难言发展。从经济学上讲,因为企业生产存在边际成本递减的规律,企业规模越小,规模经济也就越小,成本控制与生产效率的竞争力也就不如大型企业;从市场角度讲,大型企业不论是资产规模还是品牌商誉,都比小微企业强,使得其融资能力更胜一筹,短期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因此不易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 如果从这个逻辑出发,似乎当前小微企业的衰退与沦落只能归结于一种理所当然。然而,翻看国内外企业史,我们不难发现,如果在一个相对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获取资源与生产要素存在机会上的均等,那么不管是哪一行业,大、小企业的经营与效益本应保持步调基本一致,即使存在一定的差别,也不会相差甚远,冰火两极。进入二季度以来,虽然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强弱不一,但中国的整体经济增长环境相对国外而言,依然较为宽松。在这种情况下,大、中型企业率先实现弱复苏,而小微企业却依然持续衰退,并且看不到明显企稳的迹象。这很难简单地以小微企业先天弱势为由进行辩解。 结合中央提出的“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要求,我们认为,中国未来政策重心应放在“放活微观”方面。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依然趋紧,生存环境不容乐观。它们的平均生存年限是4年,其中80%以上是家族企业,低于发达国家8到12年的平均周期水平。小微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起来:一是成本高,二是融资难,三是用工荒,四是税负重。同时,小微企业自身增长方式依然粗放、产业层次依然不高、创新能力依然偏弱、管理水平依然偏低。 去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我们应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小微企业营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一要继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支持小微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产业和领域,切实做到“能放多宽就放多宽、能放多活就放多活”,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创业的积极性。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落实扶持资金,把补助和优惠兑现给小微企业,真心诚意地支持创业者。三要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要切实把注意力聚焦到改进阻碍全民创业的行政服务上,全力以赴优化服务环境,努力为全民创业创造适宜的土壤。最后,应进一步加大结构性减税的力度、加大减少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工作力度、加快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进度,以及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进程、个人所得税减免、提高社保和工资的最低标准,以促进消费。本报评论员程武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