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 >>樊大彧: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怎能靠罚钱?

樊大彧:整治“中国式过马路”怎能靠罚钱?

时间:2013-04-09 17:48来源:网易评论 作者:樊大彧
事实上,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行人的问题,这一现象也折射出我国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者:樊大彧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我国交通安全中令人担忧的隐患,体现出我国公民规则意识的缺乏。
  事实上,“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行人的问题,这一现象也折射出我国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
  
  作者:樊大彧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我国交通安全中令人担忧的隐患,体现出我国公民规则意识的缺乏。但这一现象,在有些时候也反映出,许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亟待完善。
  
  昨天,北京市交管部门宣布,将采取多种措施整治行人、非机动车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纠正、教育、批评和处罚等措施治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北京交管部门还表示,对态度蛮横、拒不服从纠正,有妨碍民警执行公务甚至是袭警行为的违法人员,将坚决依法严格进行处理。
  
  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去年,一条微博引发了舆论对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热议。随后,各地交通管理部门以这场讨论为契机,纷纷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整治行动,此前已有深圳、浙江等地展开对包括行人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严厉处罚。其中,浙江省规定,行人闯红灯和不走斑马线行为会被处罚5至20元,该省多个城市为此投入大量的警力,范围之大、处罚之严在全国来说尚属首次。这类出重手、严处罚的做法,看似雷厉风行,但也会激起较为剧烈的反弹,更重要的是,其可持续性令人担忧。投入大量警力执法,纠正行人交通违法行为的初衷是好的,但是“红灯停、绿灯行”等遵纪守法行为,如果不能转变为行人的自觉行为,那么“中国式过马路”治理效果能否长久保持,就非常值得怀疑了,因为交警等执法人员恐怕难以保持足够警力,长时间地监管如此庞大的人群。因此,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关键,显然不在罚款以及罚款的多少。
  
  昨天,北京市交管局的表态中有一个亮点——“北京市整治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秩序,首先会从自身做起”。北京市交管局如何从“自身做起”?相关负责人表示,“收集群众反映问题,解决信号灯存在的包括被遮挡、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根据行人过街需求做相应改造,将原有的一次过街形式,改造为二次过街;解决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路停车通行等问题。”
  
  事实上,“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行人的问题,这一现象也折射出我国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交通信号灯中,存在红灯时长超过行人忍耐限度的问题,有相关课题研究显示,交叉口信号让行人等待时间不宜大于80秒,但北京市很多路口,尤其是立交桥路口行人等待时间明显过长;不仅行人等红灯的时间偏长,马路过于宽阔而绿灯时间过短也是问题,30秒的绿灯让行人穿越近百米的马路,小伙子还凑合,但这让老弱妇孺情何以堪?在交通规则方面,我国现有法规规定,“红灯亮时,右转弯的车辆在不妨碍被放行的车辆、行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通行”,现实中于是就有了这样的尴尬,面对霸气外露的机动车,行人即使在绿灯亮起时,也要在斑马线上小心避让机动车。
  
  “中国式过马路”,反映出我国交通安全中令人担忧的隐患,体现出我国公民规则意识的缺乏。但这一现象,在有些时候也反映出,许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交通规则亟待完善。我们在批判“中国式过马路”这一现象的同时,也要督促城市管理者加强服务意识,改善目前城市道路交通中存在的硬件问题,让行人和非机动车有法可守,为他们守法出行创造物质基础。
  
  中国文化传统中,做人讲究“以身作则”,做事讲究“打铁先要自身硬”。在交管部门对市民交通行为的管理中,管理者如何以身作则?做好做透本职工作就是最好的以身作则。在马路边,让拥挤的人群有足够大的空间、安全地等红灯;让市民看到清楚、明确的交通信号标志;让老人以及各种身体不便的人群,不必视宽阔的马路为鸿沟畏途……“中国式过马路”,说明我国公民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淡漠,乱穿马路不走斑马线是一种根深蒂固的陋习。陋习看上去像铁一样顽固,但只要相关管理者,在行使管理职责前,首先履行好自身的服务职能,陋习就一定能像冰一样融化。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考验中国公民的文明素质,也考验政府如何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发布者资料
陈琰 查看详细资料 发送留言 加为好友 用户等级:高级会员 注册时间:1970-01-01 08:01 最后登录:2013-05-12 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