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在去年年底众议院大选时提出的竞选口号是“重返强大的日本”。日本人不会讨厌这个口号,大多数日本人把这个“强大”是解释为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那种经济上的强大。 “皇帝不差饥饿兵”,本身安倍要维持长期政权,争取选民的支持也必须解决经济问题,只有大家日子好过了才会支持你继续干下去嘛。 安倍把解决这个经济问题的关键赌在了消除现在日本面临的通货紧缩上面。所谓“安倍流经济学”(abenomics)认为是日本的通货紧缩使得市场价格不断下降,从而使得企业效益下降,企业员工所得到的分配份额也下降,这样就使得社会成员趋向寻求更加廉价的商品,造成了一轮新的降价浪潮,这种正反馈作用引起了经济活动的恶性循环,使得经济规模不断减小,这就是日本这二十年来一直处于经济不景气中无法自拔的根源。 其实这种观点早已经是日本社会的共识了,问题是如何来打破这个恶性循坏。 安倍提出来的解决方法是通过日本央行的无限制货币宽松政策达到一个年率2%的通货膨胀目标以打破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首先有人对这个目标的可行性就有怀疑,在这二十年中,除了几个瞬间值之外,日本连1%的通货膨胀率都没有看到过,要实现2%的通货膨胀率绝非易事,一直鼓吹宽松政策从而被安倍政权看中即将担任日本央行总裁的黑田东彦很清楚这一点,他在议会质疑时很干脆的里下了军令状,两年之内不实现通货膨胀数值目标就辞职,而日本央行总裁的任期原来应该是五年的,这就说明了达成这个目标的困难度。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光是通货膨胀率上去了,而经济并没有跟上去,就会造成更大的灾难,也就是会出现无法控制的恶性通货膨胀,特别是日本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累计债务已经达到了GDP两倍以上,现在的通货紧缩带来的低利率使得经济还不至于出破绽,如果一旦利率上升,这笔债务炸弹就可能爆炸。 经济的增长率一定要超过通货膨胀率,国民收入的增长也要超过通货膨胀率,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的通货膨胀才是“好的”通货膨胀。 到底是经济增长带来了收入增长还是收入增长所带来的消费增长促进了经济增长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安倍想通过收入增长刺激消费信心已带动经济增长,他在2013年1月12日和日本三个主要经济团体的会谈中,打破惯例以首相的身份要求企业提高雇员的薪酬。 本来政治家对于工资报酬这种企业的内部问题就不应该开口的,如果是美国,说不定还有被哪家企业告上法庭的危险。但起码在现在的日本没有这种危险,也可能是考虑到安倍政权的高支持率,也可能是日本企业家们真的也信奉安倍经济学,反正在二月初,日本规模第二的大型连锁便利店罗森首先宣布了要将在20岁到40岁之间的雇员的收入增加3%,这个年龄层是国内消费的最大主力均。然后规模最大的7/11连锁店和其他大型商家也跟进了。最近这几天从丰田公司开始的汽车公司,包括日产和本田都宣布了发放历史上最大额度奖金的计划,还有其他不少大企业也表明了态度支持安倍首相的要求。 如果工薪阶层的收入都能够得到改善,这种改善所带来的经济上以及消费心理上的影响确实可以转化为极大的经济动力,那么看起来这个困扰了日本经济近二十年代的通货紧缩问题会很快因为安倍首相的一声号召而以企业家的大度和善心的方式得到解决。 但是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仔细注意一下现在这些积极地响应了安倍号召的企业就会知道这些企业都是因为日本的通货紧缩而得利的那部分企业,甚至有一些企业从本质上来说就是通货紧缩的制造者。比如说最积极地向海外转移生产基地的汽车行业就是造成日本国内产业空洞化的元凶这句话没什么大错,伴随着国内产业空洞化而产生的收入减少以及劳动强度加大就是罗森以及7/11这些便利店在这十几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最大原因,而能够从通货紧缩中得利的企业并不多,而雇佣人数占总雇佣市场7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通货紧缩的困挠下正在痛苦地挣扎,不可能有余力来先际增加雇员工资,所以这种增加工资的风潮所影响到的人很有限,而且这些有限的人本来就已经是日本工薪阶层中收入最高的那一部分了。水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板,消费市场的变化取决于占消费人口最多的中小企业雇员。 所以要打破日本通货紧缩的恶性循环,靠增加工资来实现似乎还不太现实。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