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网 - 关注中外最新动态!

更多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时间:2019-05-23 09:37来源:新华网 作者:白瑜 王丰 印朋
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文博会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艺术原型开发的影视、音乐等衍生品纷纷亮相。

(图文互动)(2)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参观者在文博会非遗展馆欣赏陕西凤翔木版年画(5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周科 摄

  新华社深圳5月21日电题:如何让传统非遗“活”起来?

  新华社记者白瑜、王丰、印朋

  印有舞狮形象的滑板、非遗AR游戏、DIY设计敦煌丝巾……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五届文博会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艺术原型开发的影视、音乐等衍生品纷纷亮相。数字经济时代,当传统非遗与新技术、新创意相遇,将会散发出怎样的魅力?

   非遗化身创意产品

  “起身做好世人的榜样,承接上下两代的希望,转变那些旧时的思想,合成属于自己的力量……”以汉语普通话、粤语、英语演唱的Rap单曲《醒》上线后,获得年轻人的追捧。

  以佛山醒狮为原型的“狮王阿醒”这一国潮文化IP,以其鲜明的色彩和现代的设计感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开发出滑板、服饰等一系列文创产品,以“狮王阿醒”为原型的电影也将于近期推出。

  “醒狮,虽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许多青少年对此还比较陌生。”金狮文化传播(佛山)有限公司授权业务负责人刘永辉说,希望以时尚表现包装传统文化,开发具有国际审美标准的产品。

  四川省泸州市分水油纸伞也闯出一片新天地,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说,以前泸州做油纸伞的只有他一家,现在已发展到近20家。

  “油纸伞不仅具有观赏性,还有实用性,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多。”毕六福说,他的油纸伞以网络销售为主,目前每天通过网络销售超过100把,日均销售额2万元左右。

  在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集中展示了民间美术技艺类、手工瓷器技艺类、刺绣类、雕刻与编织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发现,从非遗到文学、电影、动漫,再到其他文创产品,“次元壁”一再被打破。

  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馆,一个巨型的柔性显示屏正在滚动播放带有非遗元素的影片,吸引了许多小朋友的目光。影片显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榫卯技艺为基础的空间解谜游戏《第五大发明》,获得了被誉为“游戏界奥斯卡”的国际移动游戏大奖。

  既能玩游戏,还能学非遗。记者采访发现,当文化变成产品,当产业化的思维方式介入文化的传播,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数字经济时代获得创新传承。

  传承发展仍存“忧”

  记者调查发现,由于工艺繁琐、市场需求小、推广力度弱等多种原因,各地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可谓“喜忧参半”。

  在文博会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皮影戏展台,各式精美的皮影人物作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但谈起皮影戏的传承发展,陕西汪氏皮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党爱红却用“不乐观”来形容。

  “十几年前,陕西当地做这个的有上千家,而现在只有二三十家了。”党爱红的岳父是国家级非遗项目——皮影戏(华县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汪天稳,党爱红跟随岳父做皮影戏已经多年。

  党爱红介绍,虽然大众对皮影戏的认识度很高,但真正喜欢这门艺术的受众却越来越少,市场也越来越小。以自己的公司为例,每年的收入只有百万元左右。“房租加上员工的开销,这点收入可以说是捉襟见肘。”他说。

  从“推皮走刀”的雕刻技法,到制皮、设计稿、画稿、雕刻、染色等24道皮影雕刻工序,党爱红介绍,这些年,徒弟陆陆续续一直都有,但真正坚持下来的却不多。“很多从事皮影的人由于赚不到钱,都转了行。”党爱红无奈地说。

  瑶族刺绣也有着同样的困惑。该国家级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68岁的邓菊花说,由于工艺繁琐,学刺绣的瑶族姑娘非常少。比如一件作品她们要绣8个月,但是机器只需几秒钟。“虽然机器绣与手工的品质不同,但是造价便宜得多,所以挤占了市场。”

  坚守与创新:让老手艺迸发新活力

  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公布4批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国家文化主管部门还先后命名了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3000余人。

  为了让传统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不少非遗传承者都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

  毕六福广招学徒,手把手地传、帮、带。“现在每周到我这儿来的学徒有六七百人,放假以后过来的大学生全国各地的都有。我的想法就是把技艺传给学生,让他们去更好传承创造。”他说。

  非遗传承既需要保护传统技艺,更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数字经济为此提供了新机遇。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图书馆馆长刘中华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IP资源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运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提炼出能引起社会共鸣的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的审美趣味。

  近年来,陕西汪氏皮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将皮影戏朝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包括与各大美术院校合作创作现代艺术作品,参与影视剧拍摄。公司还与巴宝莉、爱马仕等国际品牌达成跨界合作,将中国传统的皮影元素应用到它们的品牌设计、橱窗设计上。

  “创新是传统非遗生生不息的动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荣启说,包括对非遗项目本身的创新,以及利用非遗项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开发创造出当代民众乐于接受的文化艺术衍生产品。

  “但也要防止打着非遗创新的招牌,歪曲非遗的本质特性,生产不伦不类的内容,甚至进行破坏性的开发或过度商业利用。应在鉴别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散发出持久魅力。”李荣启说。

(编辑:明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