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湾村——讲和修睦》是百集纪录片《记住乡愁》的第三集,围绕明月湾古村村民千百年来对“和睦”文化的信奉践行,表达了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如何建立和谐关系的思考,也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明月湾古村位于太湖深处的西山岛上,湖山阻隔,远离陆地,是南宋时躲避战乱的人们所建。面对太湖碧波,背倚蓊郁青山,古村仿佛喧嚣人世间的一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村民们过着悠然怡然的生活,与世无争,平和宁静。 这种生活,来自大自然的赐予和庇护,更来自村民们的信念秉持。“人和”,是村民们所遵循的最基本、最重要的价值尺度,也是他们安宁悠然的生活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祠堂匾额上镌刻的“心气平和,事理通达”“敬宗睦族”的对联横批,族谱中“让则无争,无争则俗厚”的教诲,所标举的都是“和为贵”的理念。类似的意思也都写进了家训,并得到了切实的实施。但再好的邻居,也难免会有磕碰龃龉的时候。过去数百年间,通常是通过“喝讲茶”的古老习俗,来化解矛盾纠纷。争执的相关方坐在一个茶馆里,各说各理,再由长辈公议,裁定是非曲直。时代发展到今天,这种做法又被一种更为亲切的方式替代,那就是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来作居间调和。被族人称呼为“老娘舅”的吴剑明,就成功地调解了两兄弟因旧宅维修产生的纠纷。尽管与“喝讲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两者所凭借的都是为国人所看重的血缘和亲情关系。这些看似普通的做法,却颇为有效地遏制了矛盾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息事宁人的效果,维持了古村的秩序。千百年来明月湾从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一代代朴素的村民们,对“万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等格言谚语都牢记在心,而且真心信奉。这些理念的根源,正是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它们代代相传,已经内化为人们心中的伦理认知,并进而成为他们的行为规范。不但同族人内部如此,村子里由四个姓氏组成的“四大家族”之间,千百年来也都是以这样的姿态相处,互相礼让,彼此帮衬,同舟共济。村里的石板路,连接外面世界的古码头,这些公共设施也都是由四个家族共同出资修建的。 明月湾人重视邻里之间的和睦,同样看重天人之间的合一。“和”的观念,也投射在他们和大自然的关系上。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明月湾村受到大自然的格外眷顾,峰峦叠翠,林木葱茏,空气清新,水质优良,清代著名诗人沈德潜称道此处乃“人烟鸡犬在花林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有效地调节了古村的气候,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极少发生。自然环境的美同时给村民们带来了心灵的惬意安宁。他们真切地体验到什么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也自幼就懂得如何善待带给他们幸福感的大自然。立于乾隆年间的“永禁采石”碑,写入了乡约的“凡有树之地,不得稍为砍除”等,都彰显了村民们敬畏和关爱大自然的决心。为了保护村头一棵树龄一千二百多年的古香樟树,全体村民团结起来,数次阻止了土匪和侵华日军的砍伐,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今天,为了保护面前太湖的万顷碧波,专门集资建立了污水处理厂,对一个只有百来户人家的村子而言,堪称是大手笔。 经济社会的发展仿佛大潮涌动,势不可挡,但绝不应以家园的倾圮、灵魂的无处安放作为献祭。能否“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是衡量现代化建设是否成功的一把标尺。令人钦羡的明月湾村,是对“什么才是生活的理想状态”的生动阐释。其中,以“人和”为目标讲求邻里和睦,以“天人合一”为旨归追寻与大自然的和谐,对这些传统文化价值的信奉和践行,无疑是人们幸福感极为重要的源泉。 明月湾村有一口南宋古井,甘甜的井水至今还可饮用。优秀文化传统中那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内容,今天依然是一泓浇灌我们灵魂的清泉。明月湾古村启发我们,要回望和致敬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那里贮满了文化乡愁,那里有我们灵魂的根,对它们的传承,也是为我们的今日幸福夯实根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