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芦山地震不仅已造成近200人死亡,而且灾区大量房屋也在地震中损毁。看看这些图片,有倒塌的、有开裂的,其中有很多都是自建的老旧房屋。那它们的受损情况到底怎么样呢?
芦山地震发生后,灾区房屋受损情况特别是新建建筑质量如何,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中国地震局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组成的房屋危险性鉴定和震损评估专家组在地震发生后及时开展了对灾区重要公共建筑的鉴定工作。同时四川省住建厅也派出了多名专家到现场进行破损房屋的应急评估。记者跟随专家组进行了实地探访,专家们首先评估的是灾区的农民自建房。
据了解,住建部门根据房屋和基础设施的损坏程度分为三个级别,一级是基本完好的建筑,经过维修可用的房屋则属于二级,而遭到严重破坏的房屋属于三级。
四川省住建厅总工程师殷时奎介绍,自建房现在评估的情况是损坏相当严重。成都市建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张家国告诉记者,此次民房倒塌的主要类型一是比较老的木结构房屋,二是自建的房屋,比较简易的、修建年代也比较久远的。但新建的民建房屋还是很安全的。
人们常常说,这个房子可以抗几级几级地震。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科学。中国地震局的专家表示,房屋抗震的设防标准不是按震级大小,而是地震的烈度。正确的说法是:这个房子可以抗几度。地震的震级低,烈度并不一定低,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离震源的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等。这次地震的震级是7.0级,烈度是9度,属于强烈地震。芦山、宝兴等地也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震后按抗震设防要求新建了很多房屋,它们的情况怎么样?
专家说,裂缝是判断房屋是否修复的依据,就好比人的伤口,要是手上被划伤,可以修复;如果是内脏上的伤口,要想修复就很难。
专家对芦山县清仁乡中心学校的两栋楼受损情况进行了应急评估。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高工王洪发说,教学楼的抹灰层受地震影响坏了,但砖是好的,它的墙体是可以的,结构还是很好的。专家商量后出台评估意见,认为处理修复以后,可以投入使用。
随后,专家组又来到了芦山县医院的主楼。由于采取了隔震措施,医院在此次地震中基本上没有遭受任何影响,这也是我国采用隔震技术的建筑首次经受大震的考验。而与这个主楼相隔只有不到五米的两栋医务楼,破损情况则比较严重。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异呢?因为主楼是重建的楼,采用了国际上较先进的最有效抵抗地震的措施,叫建筑隔震技术。
根据住建部门对芦山县的受损房屋应急评估的初步统计,公共建筑现在可以使用的部分是27%,暂停使用的有65%,而属于严重破坏的部分仅占到了8%左右。
震区一些自建的老旧房屋,因为结构不合理,或者没有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导致损坏严重。专家建议,在恢复重建中,政府应该加强指导和监管,提高民居的抗震水平。现在,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还在进行中,这将为今后的应急、重建和本地建筑抗震设防提供依据。目前,灾区工作还很繁重,基础设施的修复、地质灾害的防范,包括损失评估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
“凳矮矮”缺了什么?
在城市公共场所设置一些条凳长椅,是方便市民临时休息的好做法。但大家注意这张图,看这两根钢管,离地不过十几厘米高,从远处看,几乎就是平贴地面,这种造型的东西,出现在南宁市一些公交车站候车区内,当地人有的管它叫“油条”,有的叫它“光棍”。看上去很像长凳,但又很难坐人。这究竟是什么呢?
“护栏”、“放东西的”,还有当垫脚石踩着的,当小板凳坐着的,看来,这钢管在市民心中的功用可谓五花八门。记者拿着尺子量了量,这两根钢管距地面只有18厘米,表面还被压得凸凹不平,污迹满身,一看就是被很多人踩过。而另外两根钢管尽管高出了3厘米,高度也就只到穿着高跟鞋的女士的脚踝处。如果说是凳子,未免也太矮了一些,难道真的是护栏吗?记者在其它公交站台发现有同样造型的钢管,不过,身高高出了不少,一看就是作为候车凳用的。看来这钢管还真是供人休息用的凳子。不过,大部分人宁愿站着,也不愿意去坐这矮凳子。
市民们说,我们都不坐,因为太矮了,不方便坐,也太脏了,平常都见有人踩上去。更有市民说,这矮凳子不但不方便坐,反而还很容易绊着脚。下车的人们,从车上下来后,还不得不再次抬起脚跨过这个矮矮的障碍物,以免被绊倒。
如此不方便的候车凳,也难怪有网友吐槽说,“一张公交候车长凳,高不足20厘米,真不知道是让人坐的,还是绊人脚的,这样的凳子还不如不建”,还有网友戏称这是史上最矮的候车凳,甚至还给它起了个名儿叫“凳矮矮”。为什么会成为这种鸡肋般的摆设呢?
南宁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城市公共交通科副科长姚奇峰告诉记者,公交候车凳新建时基本上在40厘米至60厘米之间,候车凳变矮是因为路面改造填埋、硬化时,抬高了路面高度,把候车凳的“脚”埋短了。而大部分道路在改造之前,有关部门并没有通知交通部门去参加规划评审会,所以道路改造后,公交候车凳变矮了他们没办法在第一时间知道。
随后,记者咨询了南宁市城市管理局,得到的答复是,候车凳变矮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不归我们管。公交站的凳子是建在人行道上面的,南宁市的道路改造从来没有提高过人行道,只是快车道的提高。凳子没有越来越变矮的,应该是交通部门一开始没有建设好,我个人认为,道路建设是要通过招投标的。是哪个部门在建设,交通部门应该随时跟进,进行改造的。”
看来谁让凳子越来越矮,责任一时还难以分清。姚科长还透露,目前南宁市现有的700多座候车亭中,除了2012年政府财政出资建设的101座候车亭、候车凳外,其余均由中标广告经营商来建设,没有广告商愿意为这些和经营产出无关的候车凳多花钱。
从去年7月份开始,南宁交通部门成功向财政申请到了资金,用于改造40座旧候车亭和增加300张候车凳。300张候车凳中,超过三分之一要动的“手术”是“增高”。而日前经过媒体曝光后,南宁市交通运输局已经着手开始对那些低于正常高度的候车凳进行改造。“增高手术”目前正在进行中,具体花费多少财政经费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路面改造之初,就把这些候车凳拆下来,等地面抬升后再放回去,就可以省下这么一笔“手术费”。
这凳子,坐着比蹲着难受,不如站着舒服,还可能意外伤人,几乎就是“坑人的摆设”。候车凳虽小,但它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不小。城市建设涉及到很多部门,规划、道路、市政、园林、电力等等,虽然是各负其责,但往往又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在城市建设中,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你不顾我,我不管你,不仅会给百姓造成不便,浪费资源,更会影响政府形象。所以,提前做好规划、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才会有可能杜绝类似“凳矮矮”的尴尬事。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