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佚名 小楷书曹娥诔辞 辽宁省博物馆藏 汉元嘉元年(151),为赞颂因父亲舍身投江的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令度尚为其立碑,颍川人邯郸淳撰写诔辞,蔡邕书“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斗转星移,时移世易,曹娥碑已佚失于历史,而根据诔辞所写的绢本流传至今,即辽博本次所展《小楷书曹娥诔辞卷》。作为东晋法书的吉光片羽,《曹娥诔辞卷》通篇楷书结体扁劲、尖锋入笔、捺笔顿挫,有明显的隶书笔意,是典型的东晋楷书,甚至传为王羲之所书。 本卷除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揭示出东晋楷书的典型面貌外,更重要的是其上的诸多押署与题跋:文首后“僧权”字样是极其罕见的梁朝鉴定家徐僧权押署,“满骞”“怀充”同样是梁朝鉴藏者押号;书心上方有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唯一存世书迹题跋,“国子博士韩愈、赵元遇、著作佐郎樊宗师、处士卢同。元和四年五月二十日,退之题。”并且是自左而右书写;第二十四行的“雍题文云”之下草书一行,则是草圣怀素所书“大历三年秋九月三日沙门怀素藏真题”。 另有韩少处、冯审、李脱、柳宗直、赵元遇、参军刘钧、龙门县令王仲俭等唐代书迹;卷后还有南宋高宗赵构,元代虞集、赵孟頫、郭天锡、乔篑成、黄石翁、柯九思、蒋惠,清康熙玄烨、沈荃、高士奇、赵礼用等人的题跋,阵容叹为观止,足证本卷的价值。
【北宋】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 辽宁省博物馆藏 洛神,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洛水女神,司掌洛水。黄初三年(220),诗人曹植自洛京东返封地,黄昏路过洛水,因目睹洛神的美貌陷入爱河,留下千古名篇《洛神赋》。东晋时期,顾恺之据曹植《洛神赋》诗意,画下《洛神赋图》,以绘画描绘文字中曹植与洛神相会又复离别的故事。画卷中,洛神从《诗经》的蒹葭苍茫和《离骚》的万千云气中浮现,带着对美的无限向往而不可得,奠定了东方审美的底色,也为中国绘画带来了第一缕灵动的微风,吹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可惜,与曹娥碑相同,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曾经的画作早已不存,所幸如今存世的九件《洛神赋图》却依然保留下顾恺之的画意,使今天的我们得以一窥六朝对美好的描摹与渴望。本次辽博展出的北宋人摹《洛神赋图》,与故宫所藏甲本《洛神赋图》被认为来自同一母本,也是最接近东晋画卷原貌的摹本。其中山石勾染而不皴擦,列植若“伸臂布指”,群山如“钿饰犀栉”,人大于山,水不容泛,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对魏晋画风的记载一致,成为可贵的、最能反映魏晋绘画风格的存世画迹。
【北宋】苏轼行书阳羡帖 旅顺博物馆藏 《阳羡帖》纸本,与来复的跋文装裱在一起,字里行间钤满印章。通过这些印章,我们得以了解到《阳羡帖》的流藏情况。自元代起,它已经进入收藏家的视野,郭畀、陆友都曾经是它的藏主;到了明代,它曾经沈周、崔深和项元汴收藏;清朝初年,收藏家元揆曾经收藏,后流入宫廷,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第七册;后作为小白楼散佚书画于1963年转藏旅顺博物馆。 1988年,中国书画鉴定组专家谢稚柳、刘九庵、杨仁恺前往旅顺博物馆鉴定馆藏书画。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来复题跋的真实性与艺术性,而认为苏轼所书《阳羡帖》为“廓填本”。
【南宋】朱熹行草书尺牍并大学或问手稿 辽宁省博物馆藏 身为欧阳修的崇拜者,南宋理学领袖朱熹(1130—1200)墨迹《书翰文稿》亦在本次展出。本卷《书翰文稿》是他的两件书迹拼接而成,卷首有朱熹画像,应作于元代,人物丰满,神态逼真。左侧清瘦、白须者为朱熹,右侧可能是其表弟程洵。 其中,第一节以“七月六日”起首,遂又称《七月六日帖》,写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是朱熹67岁时写予程洵的信札,讨论学问、修养、日常诸事,书法似乎融入篆法,字体圆方,用墨较深。第二节为《大学或问·诚意章》手稿,朱熹一生致力于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研究与校注,耗尽心血编为《四书章句集注》一书,直至临终仍不懈修订对《大学》的集注。因此,本段对《大学或问篇》中《诚意章》一节的校注,堪称“朱子生命最后的手迹”。文字以隶法入书,笔划紧致,墨色较浅,沉着顺畅,洒脱自然。
【北宋】李成 茂林远岫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作为北宋早期画家,李成(919—967)传世作品极其稀少,接近真迹的画作仅有五件,辽博藏有两件,其中最重要的即本次展出的《茂林远岫图》。《茂林远岫图》形制为宋代极具代表性的高头大卷,卷尾有南宋向若冰、元代倪瓒、明代张天骏三人题跋,亦曾作为北宋英宗年间枢密副使吕公弼家传之宝,是公认的北宋画迹。 近50年来,海内外学者不断对这一清宫散佚绘画的创作时代和作者归属发表不同的意见:谢稚柳最早提出《茂林远岫图》不是李成手笔,当属燕文贵,杨仁恺则认为是李成真迹,傅熹年根据《茂林远岫图》上部缺峰巅,下部缺水脚的构图判断是件后代拼合本;至于作者,他同意谢稚柳的燕文贵说,徐邦达也认为《茂林远岫图》是一幅宋画没问题,但与李成无关,方闻提出《茂图》的构图与形象特别像屈鼎作的《夏山图》,而屈鼎是燕文贵的门生,故其认为此卷表现了李成-燕文贵的混合画风,可能作于1050年。 《茂林远岫图》中重墨法变化,用墨精致柔润,尤其是对淡墨的应用更是细腻持重、清逸传神。作品中的山峰以淡墨皴擦,确实有灵动朦胧之感,正如米芾《画史》中言“李成淡墨如雾中,石如云动”及王诜评“墨润而笔净,烟岚轻动”。画卷以左侧的主峰为重心,远景峦岭绵延起伏,近景水岸交错萦回,人物点景的比例被缩小,也与著录中“扫千里于咫尺,写万趣于指下”的李成画法相合。所以其画卷真正归属,仍有待更多的研究,也期待不远的将来,能亲眼见证辽宁省博物馆藏李成《小寒林图》与《茂林远岫图》并列的风采。
【北宋】欧阳修行书谱图序稿并诗 辽宁省博物馆藏 《欧阳氏行书谱图序稿并诗》是由欧阳修法书《欧阳氏谱图序》与《夜宿中书东閤》七律一首拼接而成,根据卷后的跋文,可知分别作于至和二年(1055)与嘉祐八年(1063),由宋人周必大拼接装裱。 是卷展现出欧阳修苍劲内敛、沉着跌宕的书风。由于追求高尚的人格,他受颜真卿影响较深,常以枯笔书写,追求苍劲古拙的意趣,笔画虽露锋却不流浮。同时,本卷后亦留有南宋名士周必大的手迹,后者与欧阳修渊源颇深,二人不仅同乡,更同谥号“文忠”。周必大对欧阳修的人格万分敬仰,曾主持刊刻欧阳修的文集。清朝末年,欧阳修的后人亦收集编纂周必大文集。如今两者手迹同现此卷,意义非凡。
【南宋】马和之 月色秋声图册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赵雍 澄江寒月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编辑:明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