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版画的研究、展示与出版
陈洪绶插图 张深之先生正北西厢秘本 明崇祯十二年(浙江图书馆藏) 1月19日,在浙江美术馆围绕古版画的主题进行了“古版画的研究、展示与出版学术研讨会”,由中国美院艺术人文学院的董捷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中央美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邵彦、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副教授李晓愚、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陈研、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翁连溪、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原主任宋平生等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借着美术馆的“水印千年”版画主题展,我们重点来探讨古版画的研究和展示问题。展览中所呈现的古籍的展示情况总是让我们有一种遗憾,因为在书籍中的版画,只能看到一页,如果是两册就看到两页。更多的版画,如何来展示,这就牵扯到第三个问题——出版。如何将其出版成真正能够反映版画原貌的书,也成为近几年我们一直讨论的问题。今天研讨会的嘉宾会就版画研究的现状,展示的方法,以及出版展开讨论。这个会既务虚又务实,我们不会拿着PPT讲,但是我们能让更多的人体验到古版画的魅力、古版画的精彩之处,会谈很多实际的问题。 ——主持人语
姑苏版 秋冬美境 清代乾隆年间 102×57cm 关于《西厢记》的几个版本 这次展览当中有几个《琵琶记》,其中有一个过去被一致认为与起凤馆的《西厢记》是一套,就像以前玩虎轩有一个玩虎轩的《西厢记》,有一个玩虎轩的《琵琶记》。起凤馆也有一个《西厢记》和《琵琶记》。但是,比较严谨的说辞是不提起凤馆,因为它前面并不像《西厢记》序言里有提到起凤馆。 我认为这应该不是起凤馆的,不是说它的纸好与坏的问题。画的人应该也不是汪耕。在这个展览上有很好的机会,它和起凤馆真正的《西厢记》放到一起来对比看,实际上这是仿《西厢记》的味道画的。但是它的绘画质量明显在起凤馆的《西厢记》之下。 (董捷) 版画史的研究角度还需深入 我们过去搞研究,不是每个人都是收藏家,除了收藏的问题,图片等资料都挺匮乏,导致研究有偏差。引起片面的一个很大原因,不仅是认识问题,也是眼界的问题。所谓包罗万象型的版画,基本上相关藏书,是郑振铎先生藏书,以及北方的傅熙华藏书,其他都是由国图等整理的一些书为主。版画史的研究角度还需深入包括展示和出版,庆幸的是现在我们版画史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成果。 (翁连溪) 唤醒遗忘的古籍 我曾对《湖山胜概》这本书做过一些研究,这部书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个叫陈昌锡的杭州文人自己刊刻的一本书,宣传杭州西湖和吴山的风景,包括文人如何在山水之间看雪、看画、听泉。这部书刻得非常漂亮,可以说“诗、书、画、印、刻”五绝,但是它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流落海外,而且直到今天都没有回来。 我看了“湖山胜概”这个版块后,我的脑海中忽然就冒出了一个词——唤醒。很多学者通过研究,唤醒了这样一部已经沉寂了的,甚至被遗忘了的古籍。 (李晓愚) 关于蝴蝶装帧的研究 《绘甄图》这件作品是一帧一帧装帧在卡纸上的,已经变成了一幅一幅的独立作品。这件作品原来应该是一个蝴蝶装。据我所知,《十竹斋》书画谱也是蝴蝶装。为什么在晚明的时候,这些版画插图书籍会使用蝴蝶装,除了是实用体以外,是否能够体现出文人对于版画,对于艺术书籍的态度和观念?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 (陈研) 郑振铎对古版画研究的影响 当我们在谈论或者研究古版画的时候,郑振铎先生不能被忽视,他对中国古版画的搜集、整理、研究,起到了开山影响。他有很重要的著作《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这本书中大量的历代古代版画的图录,都是郑先生收藏的。还有一册非常重要的著作,就是《中国古代版画简史》,所以当我们谈论古版画时,不能忘了郑先生的贡献。(宋平生) 插图画家的创作原则 这次展出了陈洪绶画插图的《张深之正北西厢记》。其中,《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有五幅剧情图,《北西厢记》是按照王石虎的原本,是五本二十折。这五福图是正好平均地被分布在五本之内。 但是,要是把崔莺莺和张生这个恋爱故事整个过程串下来,这五折就不能说是最中心的五折情节。这个版本绝不是一个案头的阅读本,它是一个强调艺术实践,更具体说是强调表演艺术实践的本子,它不仅仅是案头读物,还可以供场下观众核对曲白。 陈洪绶选画这五折,我觉得是他首先考虑图像素材方面的方便,这个方便是他能够看到表演艺术,能够眼前取景,而不是首先考虑作为一个文学作品的戏曲情节的完整性。更不是先选择这么一个故事该有哪些情节,然后再基于想象把他画出来,我认为他不是想象画,他是根据表演艺术来画的。(邵彦) (编辑:红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