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森向记者展示他新疆题材的画作。 汪金生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4月15日电(赵雅敏)从2004年到现在,张树森在新疆生活了8年之久。这8年里,他走遍天山南北,看过伊犁河中的鱼之美,也到过日夜奔流不息的叶尔羌河,只要是有鱼的地方,便是张数森踏足的地方。如今,他先后在新疆画了30多种土生土长的鱼。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用心画尽新疆鱼”。
河南籍画家张树森笔名伴山,生于1944年,从艺40多年来潜心画艺。虽年近七旬,但精神矍铄,生活简约而乐观。在他长达半个世纪的以鱼为友、以鱼为伴、以鱼为师,以鱼为题材的艺术生涯中,探本穷源,探渊索珠的寻找中国的鱼文化。 用心与鱼交流 三月春暖乍寒的季节里,记者在张树森先生画室里,又一次感受到了他和“鱼”的感情。 现今90多岁高龄的崔子范大师在当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导师时,曾语重心长地点拨张树森这位弟子,盯住鱼,画专,画精,至此张先生坚定了此生与鱼为舞。 张树森告诉记者,为了让鱼在画笔下犹如在水中游走,他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细细观察鱼的动态,与之交流、对话。有时一坐就是一夜,感觉到了拿起画笔彻夜不眠。 通过周而复始地写生和观察,从鱼在水中游动的姿态和表情中,体味到鱼的灵性和感情变化。他告诉记者,要画好鱼,就要与鱼说:“知心话”,要了解鱼的喜、怒、哀、乐等。他认为,只有以鱼为师、以鱼为友才能达到形神兼备境界。 “鱼”是余的谐音,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符号,“鱼”寓意深厚,它象征着丰收、富裕、成功。 张树森画鱼,独辟蹊进,他笔下的“鱼”,形真、神真、意真。无论工笔抑或写意,无论野生鱼还是观赏鱼,总能一挥而就、游刃有余。 伊犁河的鱼比黄河的鱼还美 张树森告诉记者,2004年第一次来到新疆,映像中的新疆是一片苍茫与荒凉,来了之后十里不同天,新疆之大,新疆之奇,让他叹为观止。天山的大气磅礴,戈壁沙漠的沧桑豪迈,让他有了在新疆再创作他的专属题材。 用张先生的话说,之前创作了很多黄河鱼的作品,如《黄河魂》、《欣欣向荣》,但当他看到新疆伊犁河中的鱼之美时被其震撼,这里的鱼比黄河的鱼还美。 在新疆的8年里,他先后画了30多种惟妙惟肖的《天山金鳟》、《温泉金鳟》、和《百鱼百态》。“用心就能感受到新疆的大美、用心就能感受天山的壮美,生长在这块区域的鱼,都有着与新疆地域的灵性”,张数森说。 近年来,张先生的多部画作专著问世,由于对作品不懈地追求,他的画作越来越多地被众多的社会名流和收藏家定购,润格费一再攀升,可谓“一鱼难求”。 张先生激动的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要出一本新疆鱼的作品集和画展,让世人都能知晓天山的鱼之美。因为新疆他在扎根、因为新疆他在这留恋。新疆的雄浑,让他有种天人合一的感觉。 他要通过自己的画笔写鱼之形、传鱼之情,让每一幅画作都可以成为新疆的另一种风情。 |